何謂口腔癌?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一些惡性腫瘤的總稱,大部份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所謂的黏膜發生變異。
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齦、舌頭底部、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及臼齒後方的區域。
早期它會有局部潰瘍,周圍有 硬塊的感覺,並在病灶區進行破壞生長,晚期則會經淋巴組織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最後也可能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其發生和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化學刺激,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都有關;可由口腔白斑或紅斑惡化成口腔癌
症狀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在形成口腔癌前通常是個漸進式的過程,民眾往往不自覺,在變成癌症的過程就稱為癌前病變,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刺激原一直存在或置之不理,以後極可能發展成口腔癌,口腔癌前病變包括:
- 1口腔黏膜顏色發生變化:正常口腔黏膜顏色是粉紅色偏紅,若有抹去的變白黏膜,稱之為白斑。若是呈紅色且無法抹去,長期存在謂之紅斑,一般紅斑較白斑惡性機率大。
- 2潰瘍: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 3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扁平苔癬、疣狀增生等。
- 若出現以下症狀民眾必須更加注意,建議就診:
- 4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 5舌頭活動度受阻。
- 6出現口腔變化併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 7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 8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或說話有困難。
- 9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 10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最標準的診斷方法便是病理切片檢查,通常在門診即可完成,過程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不須住院也不需縫合,也唯有藉由切片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正確治療,而提高治癒機會。
治療方式
口腔癌的治療絕對不是只有切除腫瘤, 一個專業的口腔癌治療團隊要能提供多專科團隊的診療照顧模式,共同為病患擬訂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彰基口腔癌治療團隊,囊括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復健科、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個管師,大家齊心合作,才能為病患量身打造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外科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及部位,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 下顎骨。
放射治療
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 ( 二粒以上 ) 、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施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病患在行放射治療前都要會診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如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則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拔牙後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可開始放射治療。氟膠及牙托的使用及注意口腔衛生,可以使牙齒保持健康。
化學治療
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能可以減少部分遠隔轉移,目前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 ( 第三、四期 ) ,可增加局部控制率、明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不適合或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 應考慮放射合併化學治療。
可以完全手術切除的腫瘤: 手術前的化學治療並不能改善局部控制或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不建議給手術前的化學治療。
標靶治療
口腔癌的標靶治療藥物(cetuximab)突破傳統化療藥物的效果及降低副作用, 增加腫瘤原發病灶的局部控制率, 導致腫瘤細胞的凋亡, 抑制其增生或轉移, 同時也會加乘放射治療的作用,提升癌症的治療效果。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轉移及局部復發之頭頸癌病患,接受過標靶藥物(cetuximab)治療後,可以提升病人的存活時間。令人振奮的是,此昂貴的標靶藥物目前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申請健保給付。
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是藉由加強免疫系統以有效對抗腫瘤,由於癌細胞在某些時候會抵抗並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透過加強免疫系統,協助重新辨識癌細胞。最新的免疫治療藥物anti-PD-1,合併化學治療,預計能達到抑制癌症最大的效果 也成為頭頸癌治療的新希望。
細胞治療
人體體內有各種不同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經過實驗室處理,可激活自身免疫反應進而殺死癌細胞。免疫能力較弱的患者來說,若能同時大量補充具有活力的免疫細胞,自然有助加強對抗癌細胞的能力。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是一種存在先天免疫系統中起作用的淋巴細胞,不接受其他細胞的指令,只要發現癌細胞等異物,它就會進行攻擊。可以把NK細胞看作一支“軍隊”來保護我們免受病毒和感染等入侵者的傷害。在癌症病人上,就是將NK細胞在體外大量培養,活化後並注射回體內。這就是活性NK細胞療法。未來,細胞療法的輔助下可提高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