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在地健康的第一哩路」
湯豐誠醫師 家庭醫學暨社區醫學部部長
1896年,蘭醫師與梅牧師以教會為據點展開醫療傳道,不僅醫治病痛,也將公共衛生與健康教育帶入社區。早期醫療無院牆之限,醫者背藥箱走入鄉鎮廟埕、市集與田間,奠定台灣社區醫學雛形。隨防疫體系健全、慢性病與高齡化成挑戰,彰基秉持《Alma-Ata宣言》精神,持續以社區為本,整合預防、治療與復健,守護民眾健康。
順應社區醫學日益受到重視並成為民眾最易接近的照護趨勢,彰基於2004年整合家庭醫學科、安寧療護科、職業醫學科、健康檢查科及長期照護中心成立社區醫學部;2023年更名為家庭醫學暨社區醫學部並調整部內編制,目前部內單位包含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療護科、職業醫學科、社區健康暨健康促進中心與健檢暨健康管理科,持續推動以人為本的整合照護服務。
自 1983 年成立以來,家庭醫學科秉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範疇」的核心理念,落實全人照護。臨床服務涵蓋院內門診、居家醫療、長照機構門診、偏鄉巡迴與職場健康服務;公共衛生面向則推動慢性病個案管理、戒菸防治、旅遊醫學與安寧照護,並針對高齡者、兒童與青少年設計健康教育方案,讓「全人、全家、全社區」成為可實踐的日常。在學術上,團隊聚焦慢性病管理模式、社區醫療介入成效、預防醫學與 AI 應用,成果刊載國內外期刊並摘下國家新創獎;教學面向亦屢獲「教學優良獎」與「創新獎」,培育兼具專業與人文關懷的新世代家庭醫師。隨全球化與跨國移動加速,旅遊醫學的重要性日增。彰基設立「旅遊醫學門診」,依旅客目的地與個人健康狀況提供行前諮詢、疫苗規劃、健康檢查與用藥建議,服務範圍貫穿「行前、行中、行後」。行前協助評估風險並完成必要疫苗與預防性用藥;行中提醒飲食安全、防蚊措施與突發疾病應變;行後安排追蹤與衛教,避免隱藏傳染風險。這種全方位模式,讓民眾可安心啟程、健康歸來。
「安寧療護小組」自 1993 年創立,是台灣最早推動安寧居家團隊的醫院之一。三十餘年深耕,已建構安寧門診、病房、共同照護與居家安寧的完整網絡。透過安寧居家照護,末期病人可在熟悉的家中接受專業團隊的訪視與照顧,減輕身心痛苦並扶持家屬。2001 年啟用「高仁愛紀念病房」,2023 年增設「籃瑪烈病房」,配置藝術創作陪伴室、交誼廳、禱告室與多功能會談室等人性化空間;安寧共同照護則讓病人留在原病房,由原診療團隊與安寧團隊協作,提高照護連續性與尊嚴品質。團隊以「生死兩無憾」為志,陪伴個案與家庭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路。
1995 年,彰基率先成立職業醫學科,成為少數具備完整職業病診治能力的醫院。服務涵蓋職業病門診、職業傷病診斷治療、工作環境危害評估與衛教,並承接勞動部計畫成為職業傷病專責醫院,建立「一站式」服務,從急性處置、復健到重返職場一路相伴。同時承接國健署補助設置中區健康職場推動中心,輔導中部七縣市職場進行健康促進與自主評核,串連醫療、企業與政府資源,奠定中台灣職業衛生服務樞紐地位。
「社區健康暨健康促進中心」分為「社區組」與「職護組」。社區組長年作為醫院與地方社群的橋梁,已建立 29 個營造據點,推動社區健康營造、政策倡議、篩檢服務、疾病病友團體、早產兒門診衛教與親子教室等。近年以「慈悲關懷社區暨癌友家庭照護模式」結合多個非政府組織,透過「翻轉癌症幸福 Go Go Go」等計畫去除癌症污名、提升健康識能,成為全國示範。職護組則聚焦職場健康促進,2002 年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整合跨科資源,2007 年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多次榮獲「健康促進醫院優良獎」、「友善職場獎」、「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並於 2013 年獲頒 WHO HPH 國際大獎;近年更取得健康職場認證與多項全國獎項,展現與國際接軌的持續力。
健康管理中心成立於1992年,在繁忙生活中,人們常忽略身體訊號,待症狀明顯才就醫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健康檢查以科學工具找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癌症等慢性病的早期跡象,協助及時調整生活型態或啟動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減輕個人與社會醫療負擔。更重要的是,健檢是預防醫學的關鍵樞紐:透過風險評估與篩檢辨識危險因子,配套健康教育(飲食調整、運動處方、壓力管理、健康行為)、特殊防護(例如:疫苗接種)與早期治療,達到促進與復元的雙重目標,讓健康主動而非被動。
從禮拜堂出發,走入巷弄與田園;從醫療傳道到現代基層健康照護與全人照護,彰化基督教醫院在歷史與實務中持續創新,讓照護回到人與家庭、回到社區現場。面對高齡化與慢性病的浪潮,彰基將以信念為本、以專業為器、以社區為場域,串聯醫療、公共衛生與社會支持系統,與每一個人並肩同行,守護生命的尊嚴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