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CCH

認識彰基

主管的話語

影像醫學部-從診斷到治療,走向第一線的醫療守門人

周成德醫師 影像醫學部主任

隨著醫療科技與精準醫學的快速發展,影像醫學不再只是幕後的輔助角色,而是診斷與治療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從傳統的X光、CT、MRI判讀,到今日走進血管攝影室、與臨床團隊並肩作戰執行介入治療,影像醫師正一步步走上第一線,成為搶救生命的重要力量。

本院影像醫學部秉持「從影像中發現病灶,從治療中守護生命」的理念,致力於提供即時、精準、安全的醫療影像服務,積極參與臨床決策與治療。我們不僅導入最新科技設備,更強化跨科協作與介入醫療能力,讓「看見問題、解決問題」在影像醫學中真正落實。


一、設備升級 × 影像精準,建立高效診斷平台
為提升診斷品質,在陳穆寬總院長的支持之下,積極引進多項高階設備,包括全國最先進3T及1.5T高磁場核磁共振(MRI)、1152切高階CT掃描儀、全數位乳房攝影系統、以及數位血管攝影系統。這些設備不僅提高影像解析度與診斷靈敏度,也大幅縮短檢查時間,提升病人就醫體驗與安全性。

在急重症處置上,如腦中風、主動脈剝離、急性出血等,我們能於第一時間執行CT灌注影像(CT Perfusion)與CTA血管攝影,評估病灶範圍與治療可能性,提供臨床即時判斷依據,爭取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


二、跨科整合 × 即時回報,讓影像參與臨床決策
影像醫學與臨床的距離,越來越近。為提升診療效率與精準度,我們與神經科、急診醫學科、內科、外科等單位密切合作,定期舉行跨科影像討論會,針對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複雜個案,進行整合式判讀與決策建議。

此外,我們推動即時判讀回報制度,針對急診與加護病房,設立24小時影像支援團隊,平均影像報告產出時間大幅縮短。這讓臨床醫師能夠即刻掌握病情發展,提升整體處置效率與病人安全。


三、人才專業 × AI科技,邁向智慧醫療轉型
影像醫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除了基礎的診斷放射醫學,我們積極培育各領域亞專科醫師,如神經影像、乳房影像、介入放射等,並鼓勵同仁參與國內外研討會與認證課程,持續強化團隊專業力。
在智慧醫療方面,我們導入AI輔助判讀系統,應用於肺結節偵測、腦出血/中風、骨折與乳房攝影,協助提高判讀效率與準確率,減少錯誤與延誤。


四、走向第一線:介入放射讓影像醫師成為「救命的人」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影像醫師可能是坐在閱片室裡看著螢幕的醫師。但在本院,我們已不只是「診斷者」,而是「治療者」,特別在介入放射領域,我們正走上救命最前線。

以急性缺血性中風為例,當病患在黃金時間內送至急診,我們立即執行腦部CT與CTA掃描,判斷是否有大血管阻塞,並與神經科啟動中風取栓機制。當確定適合介入治療後,我們的影像醫師將親自進入導管室,執行機械性血栓移除術(Mechanical Thrombectomy),藉由導管與支架,在顱內動脈中取出致命血栓,恢復腦部血流。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影像醫師不再只是判讀影像的專家,而是親自上場操作導管、主導治療流程的醫師。我們站在與時間、病情、生命對抗的第一線,是真正參與搶救的治療者。這樣的場景,已經在我們導管室上演無數次。每一次血栓成功移除、每一次病患術後恢復語言與行走能力,都是對我們團隊最大的肯定。


五、從肝癌到中風:介入放射拓展多元治療領域
除中風外,影像醫學部的介入放射團隊也積極發展其他微創治療技術,包括:
• 肝癌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
• 子宮肌瘤與攝護腺動脈栓塞術(UAE、PAE)
• 經皮引流術(膿瘍、膽道阻塞等)
• 動靜脈狹窄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術
• 外傷、腸胃道出血與產後大出血栓塞止血處置
• 經皮腫瘤切片及腫瘤消融術

這些技術具備「不開刀、傷口小、恢復快」的優勢,讓病人能以更低風險獲得有效治療。未來,我們也將進一步推動疼痛控制與新興血管性疾病治療,讓介入放射成為整合式醫療不可或缺的一環。


六、展望未來:讓影像醫學走進生命每一刻
影像醫學不只是冷冰冰的影像數據,更是一種醫療語言,幫助臨床醫師解讀病情,幫助病人找出問題,甚至在關鍵時刻直接「下場救命」。
我們相信,影像醫學的價值不僅止於診斷,而是走入治療、走向現場。未來,我們將持續發展智慧影像、推動遠距判讀、整合跨科合作,並強化民眾衛教與正確使用觀念,讓每一張影像都能說明病情、指引方向。

從診斷者到治療者,從後台到第一線,影像醫學部將繼續用專業與熱情,守護每一位病人的現在與未來。

瀏覽人數:45

快速連結

蘭醫師LineBot

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