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與牙齒有1個口袋,我們稱為牙周囊袋。牙結石與牙菌斑都在牙周囊袋內。健康時,囊袋深度為2-3毫米,但有牙周病時,囊袋深度會開始加深,超過5mm,會定義為有牙周病,結石與牙菌斑會藏在更深的囊袋底部。
治療牙周病的目標就是移除感染源且減少囊袋深度。期待症狀的改善,包含牙齦紅腫流膿的情形消失、刷牙不再流血、牙齒動搖度降低、減少咀嚼酸軟的情形等。
◎牙周病的治療分成3階段。
●第1階段治療為非手術治療
在局部麻醉下,透過音波洗牙機與牙齦下刮刀將牙周囊袋內的結石清除。
牙周病治療有幾個優勢:
1.在麻醉能減少治療時的不適。
2.此外會分2-4次進行,減少當次在診療椅上的時間。
3.每次回診時會確認口腔清潔情形,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清潔狀況提醒與調整。
但根據文獻非手術治療有其極限,可以清除深度約6.5毫米的結石,如果囊袋深度超過7毫米,在囊袋底部然會有無法清除的結石,此時需要第2階段牙周手術的介入。
●第2階段手術流程
1.在局部麻醉下將皮瓣翻開。
2.清除囊袋底部的結石與發炎組織。
3.將牙根表面拋光整平,減少日後髒東西附著的可能。
4.若條件允許,能在缺損處置入再生材料,期待將失去的骨質與牙根附著能再生(圖1)。
5.最後縫合,術後搭配抗生素與止痛藥,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第3階段定期回診
牙周囊袋深度已經降低至健康的2-3毫米,定期回診追蹤(圖2)。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牙周病科黃思齊醫師/本文刊載於2025年10月21日自由健康網/健康/護眼顧齒)
黃思齊醫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