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衛生所說我的糞便潛血陽性,叫我來做大腸鏡,可是我大便正常,沒有血便啊!」這是門診病人常問我的問題,糞便潛血陽性指的是糞便帶有很微量的血,肉眼當然看不到血便,也就是糞便的顏色是正常的。
目前衛生所或是大多數醫院採用的糞便檢查為免疫法潛血檢查,檢驗的是「人類」紅血球的免疫蛋白,所以不會受到食物的干擾,吃豬血、鴨血或帶血的肉並不會影響。當潛血反應陽性時,代表大腸黏膜可能已經有早期的病變,因糞便摩擦而造成微量的出血,如瘜肉或是早期的大腸癌,所以糞便潛血檢查又叫做大腸癌篩檢。
陽性者半數有瘜肉 每20人約1人大腸癌
當然潛血陽性的不一定都有瘜肉或大腸癌,造成潛血陽性的原因還包含痔瘡出血、女性月經的干擾、其他的大腸病變如憩室、發炎、潰瘍、血管病變等。糞便篩檢潛血陽性的民眾約半數有瘜肉,每20人約1人有大腸癌,其他則是痔瘡、月經出血或是其他的腸道病變造成的偽陽性,反過來說,少數的大腸癌也可能潛血陰性,也就是偽陰性,所以有大腸癌風險的民眾,如大腸癌家族病史或是有抽菸的男性,也應該提早並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已經有瘜肉切除病史的民眾也應遵從醫師指示,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瘜肉隨著時間演變成大腸癌。
因為大腸癌年輕化,政府也將大腸癌篩檢年齡由原本的50歲至74歲,擴大至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至44歲且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民眾,享有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楊承達醫師/本文刊載於2025年8月9日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
楊承達醫師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