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衛教天地

彰基診聊室

只有孕婦會得的癲癇?解謎孕期高血壓隱藏的危機【彰基診聊室 #1】

2025.07.31

純音訊版

影音版

【彰基診聊室】婦產科王彥筑醫師:子癲前症不是癲癇!懷孕媽媽該注意的關鍵警訊
韓劇情節真實上演?高齡產婦突昏倒竟是子癲前症
在韓劇《機智醫生生活》中,一名高齡孕婦與醫師對話後,轉身進病房時突然昏倒,被診斷為子癲前症。雖然畫面震撼,卻真實反映出現實中子癲前症的突發性與危險性。

子癲前症是什麼?與癲癇有何不同?
子癲前症是一種懷孕相關疾病,與一般癲癇不同。它只會發生在懷孕媽媽身上,病因與胎盤的異常發育有關。典型表現包括高血壓與蛋白尿,嚴重時會誘發癲癇發作。

胎盤血流不順是關鍵:珍奶吸管與養樂多吸管
王彥筑醫師以「吸珍奶」為例說明:正常胎盤血管如粗吸管,血流順暢;子癲前症患者的胎盤血管則像「養樂多吸管」,狹窄難通,導致血壓上升,形成病理狀態。

阿斯匹靈預防有效,高風險族群該提早服用
子癲前症可透過早期介入預防。若孕婦屬於高風險族群(如高齡、肥胖、慢性病、試管嬰兒、多胞胎等),建議在懷孕12至16週前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有助於改善胎盤血流發展,降低發病機率。

新型篩檢可提前發現:12週子癲前症篩查
即使沒有明顯高風險因子,也可能發生子癲前症。王醫師建議,可於懷孕12週左右進行超音波檢查子宮動脈血流,加上抽血評估,計算發病機率。部分縣市如台北市、台中市已提供檢查補助。

症狀有哪些?別忽視劇烈頭痛與視力模糊
典型症狀包括:突然劇烈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呼吸困難、胎動減少等。若出現上述警訊,應立即就醫。若檢測發現蛋白尿合併高血壓,應考慮住院治療並投予硫酸鎂,以預防癲癇。

子癲前症最終治療方式:寶寶出生、胎盤取出
目前唯一根治方式是讓寶寶出生。生產後胎盤取出,有助於移除導致疾病的「毒源」。嚴重者需剖腹產處理;病情穩定者可嘗試自然產。產後24–48小時內仍須持續觀察與治療。

備孕族與孕婦該如何預防?
懷孕前應調整體重、控制高血壓與血糖;孕期則應規律產檢、注意飲食與生活作息。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控制體重,降低BMI
補充維生素C、D、E與鈣
每週至少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
定期測量血壓、檢查蛋白尿
有症狀立即就醫

醫師總結: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與行動建議
高風險族群包括:

高齡懷孕(35歲以上)
BMI ≥ 35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
多胞胎或試管嬰兒孕婦
曾發生子癲前症的經產婦

建議行動:

  1. 12–16週前開始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依醫師評估)
  2. 定期產檢、監測血壓與尿液
  3. 若為首次懷孕且擔心風險,可考慮12週前自費篩檢

溫馨提醒:有任何異常請勇敢回診
王醫師強調,若孕期出現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胎動減少等情況,請務必儘速就醫。醫療團隊樂於陪伴每位媽媽度過懷孕旅程,守護母嬰健康。

王彥筑醫師簡介

瀏覽人數:139

快速連結

蘭醫師LineBot

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