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 News

彰基訊息

媒體報導

脂肪肝比例攀升 早期檢查預防肝硬化

2019/01/11

文/蘇培元

◎案例1:60歲的王媽媽,某日晚餐後突然口吐鮮血,經送急診室並進行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
王媽媽很納悶,自己明明沒有B型肝炎、C型肝炎,也不喝酒,為什麼會突然肝硬化?原來她罹患糖尿病有十幾年了,身體屬中廣型肥胖、BMI也達30,極有可能是脂肪肝發展成肝硬化。

◎案例2:小玉讀研究所期間3餐幾乎都吃速食,畢業後在公司新進員工體檢時,發現肝指數異常,腹部超音波顯示有中度脂肪肝。
小玉複檢時向醫師抱怨:「我看起來又沒有很胖,只是比較少運動而已,為什麼有脂肪肝?」其實,飲食油膩、少運動、愛喝含糖飲料等,都容易引起脂肪堆積在體內,所以瘦子也可能有脂肪肝!

以上這兩個案例看似不相干,實則是台灣未來肝病的縮影。

BMI正常範圍內 也可能脂肪肝
根據多份台灣本土資料分析,一般民眾罹患脂肪肝的比率為11.5%-55.7%。尤其體重愈重、BMI愈高的肥胖人口,脂肪肝比率更可高達63%。此外,由於民眾喜歡甜食、含糖飲料與速食,加上運動量不足,即使BMI在正常範圍內,也可能有兩成的人有脂肪肝;脂肪肝盛行率提高,未來因脂肪肝導致的肝硬化人口也會增加!

這類非酗酒引起的脂肪肝,患者如果有肝臟細胞損傷引起肝臟發炎、肝指數異常,稱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如果長期處在發炎損傷狀態下,每年約有0.25%-3.2%的人會產生肝硬化,之後肝硬化的併發症與肝癌發生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檢測肝硬化 有非侵入性方式
近年有許多新的、非侵入性方式可檢測肝硬化程度,其中肝纖維化掃描儀最被廣泛使用。它的操作原理類似用音波探頭發射出震動波至肝臟內,藉由其產生的剪力波大小與衰減幅度,可推測肝臟的硬度與脂肪堆積程度,從而推算出肝纖維化與脂肪肝等級。

前述的小玉如能在發現肝指數異常合併脂肪肝時,及時接受肝纖維化掃描儀的檢測,確認纖維化程度,並立即積極飲食控制,搭配運動與減重,就不至於進展到肝硬化,也不會發生像王媽媽一樣的情形。

目前已知容易由脂肪肝進展至肝硬化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多油飲食、年紀等,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尤其需要接受超音波與肝纖維化掃描儀的檢查。儘早發現與及時預防是面對脂肪肝的不二法門。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本文刊載於2019年1月11日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

圖:非侵入性檢查,有助於掌握脂肪肝狀況,預防肝硬化。

瀏覽人數:973

快速連結

蘭醫師LineBot

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