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 News

彰基訊息

媒體報導

日首相的困擾 潰瘍性結腸炎 反覆拉肚子 擊倒安倍的頑疾

2020/09/07

▲大腸鏡下正常、罹病及治癒的影像。(照片提供/許翠純)

文/許翠純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請辭,在政壇丟下超級震撼彈!據聞首相深受潰瘍性結腸炎所苦。潰瘍性結腸炎屬於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好發於年輕人。

本院曾收治一名17歲潰瘍性結腸炎病患,初發病時是在升國3準備會考時,當時他反覆拉肚子,嚴重時,不只肚子痛而且常常剛出廁所門就又想進去拉肚子,甚至偶爾來不及到廁所還會滲漏到內褲裡。

老師誤以為他藉口屎遁,同學抱怨他身上有異味,個案的日常生活、學習跟社交大受影響,連帶讓他因擔心找不到廁所而不敢出門。

腹痛、腹瀉、血便 持續反覆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症狀如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反覆且持續出現,依照腸道黏膜侵犯範圍及深淺,可分為直腸型、左側結腸炎及廣泛型結腸炎。

病因目前認為和腸道內細菌、環境、免疫及遺傳有關,這些因素引起人體自體免疫功能異常而導致腸道黏膜慢性、反覆發炎。除了腸道症狀外,也會有其他如關節炎、紅膜炎、自體免疫肝炎、胰臟炎、皮膚乾癬等,如同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一樣,是一種困擾的終身疾病,目前需長期就醫控制。

無論是日本首相或高三學生,都可能因壓力過大,身體無法負荷,造成潰瘍性結腸炎發作或復發。診斷潰瘍性結腸炎,除了觀察臨床症狀外,另配內視鏡、糞便鈣胃蛋白、病理及影像檢查等,透過糞便細菌培養,排除感染及一些症狀相似的疾病,綜合評估後,才能確診。

◎常用的藥物治療有3類:

●第一類是傳統藥物,如抗發炎藥、類固醇跟免疫抑制劑。

●第二類生物製劑與第3類合成標靶藥物則用於治療較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藥物可抑制腸道發炎、降低腸黏膜破壞,進而達到疾病緩解;急性期會加大劑量,緩解期時,則以維持病症穩定最小劑量即可減少及避免藥物副作用,且用藥期間須定期抽血檢驗,監控其副作用。

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也較高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較高,患者須依醫囑按時服藥、勿自行調藥或停藥、持續回診追蹤、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應能將癌症風險降低,讓疾病控制在最穩定的狀態。

目前台灣已有「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民眾也可上網取得相關資訊( http://www.tsibd.org.tw/)。

▲潰瘍性結腸炎反覆拉肚子造成患者生活及社交上重大影響;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許翠純)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消化系中心衛教師,本文刊載於2020/09/06自由時報)

瀏覽人數:1578

快速連結

蘭醫師LineBot

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