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擾人清夢 2023 Feb

心靈點滴

抉擇的時刻

有一日,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問媽媽:「寒假還要多久?」媽媽說:「從現在算還要4個多月,120天喔!」因為才剛開學不久。一段時日後,女兒又問:「媽媽,甚麼時候過暑假?」媽媽說:「那是明年的事囉!」媽媽好奇問她:「你這麼關心寒假、暑假?」女兒回答:「因為我想,寒假暑假可以做甚麼呀!」對時間還不是很有概念的她,對於假期充滿期待。我們是否也憧憬著美好日子的到來呢?

智慧的抉擇
我們一生好像在尋寶遊戲的樹狀迷宮中抉擇、前進,在每一個叉路口駐足、思考,因而有了不一樣的人生。美國詩人羅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名詩《沒有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 中,說:「樹林裡有兩條岔路,而我走了人跡較少的那一條,因此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不論我們是否選擇「人跡較少的那一條」,我們的人生都會因為選擇而有所不同。在生活中如此,在服事上帝的工作上也是如此。

聖經馬太福音中,耶穌說:「沒有人能夠服侍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六24)當生活面臨取捨時,當雙贏的選項不存在時,我們的心總會誠實告訴我們:「想要什麼多一點」。正如耶穌說:「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六21)

高長傳道師
在《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2001)高俊明牧師講了他祖父的故事。「我的祖父高長,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個信徒,第一個傳道者,第一個因傳道而下獄的神職人員。」

1865年5月27日,英國長老教會首任醫療宣教師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aidlaw Maxwell)來到台灣。在府城西門外看西街,創設禮拜堂和醫館。然而,當時民風保守,民眾對馬雅各醫師的醫術和傳播的洋教,非常排斥。主日禮拜時,更有民眾衝進禮拜堂,咆哮辱罵,打算拆除禮拜堂。於是馬雅各醫師關閉禮拜堂和醫館,在失望中搭船離開台南,前往高雄旗後。看西街禮拜堂和醫館,6月16日創設,到7月9日關閉。這短短24天,對高家而言,卻是恩典的開始。因為,高長就是在看西街禮拜堂聽佈道而得到福音的。

1864年,高長28歲時,聽說台灣錢淹腳目,決定離開福建泉州東渡台灣。到台南府城後,找到了大姐,並在姐夫的雜貨鋪工作。後來因為創業失敗,終日無所事事又沈迷賭博。有一天,他湊了一筆錢,買了香燭要去廟裡燒香拜拜,求神明保佑他晚上賭博贏錢。行經看西街,看見有人群圍著一名金髮藍眼的外國人,高長心想:「真奇怪,這個外國人,怎麼會講我們的話?」於是停了腳,越聽越著迷,竟忘了要去廟裡求神贏錢之事。

此後,高長常去看西街禮拜堂聽道理,馬雅各醫師見他認真,就請他來幫忙煮飯掃地跑腿的工作。又教他讀聖經、吟聖詩。兩年後,高長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更立志成為傳道者。經過訓練後,成為台灣本地第一代的傳道者。高長在台南看西街遇見了耶穌基督,就選擇一路跟隨祂。他一生雖未接受漢學教育,不熟悉漢字,只懂羅馬字拼音的白話字,但一生卻為主作了最美的事奉。

踏出正確的一步
芮吉娜.布雷特(REGINA BRETT)在她的書《上帝不眨眼》(大田出版)中寫道:「猶豫不決時,只要踏出正確的一步就對了。」「要做出重大的改變會令人恐慌,但我們通常都擁有足夠的勇氣來踏出正確的下一步。」抉擇會帶來改變,改變則伴隨著不安與憂慮。但耶穌要我們不要憂慮,這不是天真的樂觀主義,而是相信上帝對我們生命的預備與帶領。

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了生活上所需的飲食,或者身上所穿的衣服操心。難道生命不比飲食重要,身體不比衣服重要嗎?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種不收,也不存糧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飼養牠們!你們豈不比鳥兒更貴重嗎?」(馬太六25-26)要相信生命的主權在於上帝,每一日祂必眷顧保守,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抉擇的智慧與勇氣,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漢銘基督教醫院牧師 戴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