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爸氣來襲 2020 Aug

主管聊天室

健康的血管,美好的人生,促進整體健康,醫病更要預防

A先生,49歲,身體質量指數(BMI) 23.2,(1)腰圍正常;(2)血脂異常: 三酸甘油酯(TG) 180 mg/dL偏高、總膽固醇225mg/dL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50mg/dL偏高 (3)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35mg/dL偏低 (4)空腹血醣異常: 血糖(AC) 106mg/dL偏高 (5)血壓正常。
五項因子有三項以上,為代謝症候群(見註記)。
好眼熟的檢驗值,擔心嗎? 能逆轉嗎?
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必能改善,決勝點在自己!

今年55歲影帝因腦血管疾病及去年35歲男藝人因心因性猝死,常見原因心臟、腦血管問題,此乃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及第四名;無形殺手代謝症
候群、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等,是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根據潘文涵教授102~ 105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19歲以上3.3人就有一位代謝症候群;而4565歲族群是19-44歲的2.4倍;好發在男性45歲以上及女性55歲以上,這族群是家庭經濟生產主力,大部份人自我感覺良好無任何不適,其異常可能腹部肥胖或胰島素阻抗等。家族史、肥胖、不健康生活形態、不當飲食習慣、缺乏運動、菸酒、壓力等危險因子漸使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相關疾病悄悄來敲門;為使有效逆轉或延緩,需要即早介入預防醫療策略,健康促進的方法融入生活。

慢性病年輕化日趨嚴重,本院特別重視健康醫療防治推廣,11年前即設置血管醫學防治中心,於前主任心臟血管科黃靜惠醫師、協同主任新陳代謝科蘇矢立醫師戮力同心設置,功能乃提供預防醫療服務之一的單位。針對代謝症候群及血管相關疾病防治照護,亞健康者、已罹病者、或不良生活型態者給予整體危險因子評估、策略介入與修正建議。本中心優質的服務「代謝症候群健康促進策略」,更獲得國家品質標章(SNQ)肯定;利用本院開發的”系統整合性血管照護系統”及醫療團隊介入健康生活型態的促進,提供防治代謝症候群臨床服務:(1)個案透過健康管理中心的預防篩檢轉介,對血管疾病有危險因子者或生活習慣病,提供血管營養及生活型態諮詢,增強個案病識感及促進健康賦能。且合作推出針對血管性疾病之優質健檢-心福脈舒血管套案。(2)血管醫學防治門診轉介,找出病人血管相關危險因子,給予預防與治療目標與策略。將本中心多年服務血管相關檢驗數值,探討介入防治策略後之成效,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有顯著性的改善。

另外主軸之一更以教育實踐預防醫學的策略,以提升醫療品質、服務之目的,將病人需求納入教育題材:(1)編輯彰基醫療健康防治季刊(原血管醫學防治季刊),進入第11年,已出版至第40期。季刊網羅邀請各醫療科文章,在醫界、華語或各級學校已享有知名度;該季刊同時以華藝數位平台,藉由學術傳播工具DOI,2019年被下載總次數2萬多次,下載率醫事機構佔31.2%,醫藥大學佔33%,大專院校佔33.9%。(2)架設中心網頁,將季刊內容藉著網頁傳達醫療知識,影響無遠弗界,不到10年瀏覽人數已達182萬人次。(3)並走入社區、學校,與衛生局、教育局、文化局建立合作機制,衛教民眾、學童,向下扎根於兒童及青少年,推動健康教育及宣導醫療健康防治觀念。

由此看到本中心代謝症候群健康促進策略,乃以檢驗、檢查預測未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發生的危險;透過生活型態了解,與個案商討下,給予個人化設計、諮詢,並追蹤關懷個案,讓心態改變行為,行為產生習慣,幫助個案健立良好生活習慣。使預防醫學觀念深植與轉化為良好生活模式,以促進健康,減緩或延遲慢性病的發生。符合前總統陳建仁院士提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Leroy Hood的P4醫學,認為未來的健康照護發展趨勢,以消費者驅動前瞻式(proactive)疾病預防型態, P4是Preventive(預防)、Predictive(預測)、Personalized(個人化)與Participatory(參與)四個要素。不同於目前的健康照護型態,目前全世界都是屬於健康照護提供者驅動。

不論經由定期的健康檢查或血管醫學防治門診,都符合P4的醫療型態,透過與本中心的醫療團隊互動下,增強病人足夠動機,而引起自發性改變的動機,讓自己努力執行健康促進策略,培養成良好習慣,降低及延緩血管相關慢性病發生。

註記:
診斷:五項危險因子,若有其中三項以上者符合代謝症候群。
1.腹部肥胖︰腰圍男≧90公分、女≧80公分。
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3空腹血糖高:≧100mg/dL。
4.血脂異常:TG偏高:≧150 mg/dL。
5.血脂異常:HDL-C偏低:男<40、女<50 mg/dL。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 蔡玲貞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