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新生活
保健新知
保健新知KNOWLEDGE
健康Q&A

健康Q & A~婦女保健良方報你知

  • 瀏覽人次1561人次
  • 發佈日期2024/05/20

經濟壓力龐大的現在,有許多婦女投入職場工作,忙碌與生活壓力有時引發一些健康問題。若女性婚後有生育子女,並持續工作,下班後還需承擔家務、養兒育女、孝養雙親的傳統持家的任務;雙倍的壓力,更可能忽略自身的健康保養。對現代女性來說,忙碌、壓力等都不會因離開職場、退休或子女成長離巢而消失。而現代家庭大多為小家庭或核心家庭,一旦有人病倒,將引發全家的照護人力及經濟的負荷,所以不管處於哪個階段,顧好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以下針對婦女相關的健康議題提供一些保健秘訣供您參考:

泌尿道感染
因女生尿道口距離肛門很近,尿道長度遠比男生的尿道短,所以不分年齡,50~60%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會感染尿道炎或膀胱炎等泌尿道疾病,感染率是男生的8倍。且一旦發生泌尿道感染,未來發生反覆感染的機率很高,若未及時適當接受治療,細菌可能往上感染到腎臟,導致急性腎盂腎炎,或經由腎臟血液循環系統而造生全身性的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高風險因素包含:經常性便祕和腹瀉、糖尿病病人、喝水量不足、經常長時間憋尿、使用衛生棉或衛生護墊較長時間未更換…等,另外更年期及停經後女性,因女性賀爾蒙降低,使會陰部黏膜較乾澀、脆弱、細菌易滋長,也會增加陰道及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尿道炎感染防治
一、 多喝水可增加排尿,以利將細菌沖離泌尿道系統。每日飲水量建議為每公斤*30~35ml,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日飲水量為1800~2100 ml;若運動量大、夏天流汗量大,應再適度增加飲水量。若醫師有每日限制飲水量的人請依據醫囑量。
二、 可飲用蔓越莓果汁或攝取其萃取的保健食品,利用其特殊有機酸成份使尿液維持酸性,同時抑制細菌沾附在泌尿系統。
三、 洗澡建議採淋浴,避免或減少泡澡的頻率,尤其糖尿病人或已有泌尿道感染病史者,更應避免泡澡。
四、 在性行為前、後要多喝水,以增加排尿,建議性行為後盡快有一次排尿,以利將污染尿道的細菌沖洗出。
五、 每日多攝取高纖維食物,改善便祕問題。
六、 不憋尿,如廁後衛生也要由前往後清潔,以免將肛門附近的細菌帶到尿道口。
七、 避免穿過緊的束褲或牛仔褲,內褲選擇棉質、透氣材質,避免產生悶熱和增加細菌繁殖的機會。
八、 一但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必須立即就醫,

骨質疏鬆症
女性在35歲左右骨質就逐漸流失,更年期骨質流失加劇,且停經後雌性激素減少,骨質流失更快速,骨本逐漸消耗導致骨質疏鬆症。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60 歲以上人口中,有16%者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為女性;也有研究調查發現:停經25年後,將近5 成女性有骨質疏鬆,是造成老年女性跌倒、骨折發生的主因。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臨床研究證實骨質疏鬆症病人若使用藥物治療,能顯著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的作用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2大類,建議更年期起的女性,若有疑慮可於健康檢查或掛骨科,由醫師安排骨質密度檢測,以及早確認骨質疏鬆程度,必要時及早治療,以降低骨折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您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一、 增加體內維生素D3:建議至少每周3次,每次15至30分鐘,於上午10至下午3點前適度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D3濃度。
二、 若您屬於較少白天外出、日照不足者,體內D3濃度可能不足,包括年長者、都市上班族、孕婦、免疫系統受損和經常外食、飲食不均衡者,建議可以利用健康檢查時,檢測體內的D3濃度。若確定不足,可以請教醫師是否可補充D3營養補充劑。
三、 增加鈣質食物攝取也可改善骨質疏鬆的問題,例如攝取牛奶、起司、豆腐、莧菜、黑芝麻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四、 負重運動在臨床研究發現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建議可以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做健走、慢跑、舞蹈、跳繩、登山、爬樓梯…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的負重運動。但若已有關節退化,甚至疼痛問題的人,則建議避免做爬樓梯或彈跳的運動。

子宮頸癌篩檢與預防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是婦女不能輕忽的疾病。國民健康署提出預防子宮頸癌三道防線:安全的性行為、接種HPV疫苗、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大規模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針對子宮頸抹片檢查簡介如下:
一、 檢查對象及頻率:30歲以上、有過性行為之婦女,健保提供每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
二、 檢查結果若正常,每年檢查一次;若連續3年結果正常,則每3年至少接受1次複檢。
三、 檢查結果若顯示異常,盡速回婦產科門診就診:
1.若有意義不明的鱗狀細胞變化,醫師將安排於3-6個月內請再做抹片或HPV檢測。
2.若有輕度癌前病變,則醫師將安排陰道鏡檢查或3-6個月內再做抹片檢查。
3.若有重度癌前病變、意義未明的腺體細胞變化,醫師將安排接受陰道鏡檢查+切片。
4.若發現為癌症,醫師將安排接受切片檢查。
四、 有性經驗之婦女,不論年齡(例如30歲以下),每年都應做1次抹片檢查,尤其很早即有性經驗、性伴侶多、性生活頻繁者,更應落實每年1次的抹片檢查。
五、 停經後或行子宮切除術(不論保存子宮頸或全切除)者,也須依「一」之檢查頻率,執行抹片檢查。
六、 建議從青春期起到育齡期的婦女,應施打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二價、四價、九價),施打後可以預防60-90%HPV感染,但因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所以施打疫苗後,仍須有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

乳癌篩檢與預防
乳癌在台灣發生率也節節上升,但乳癌的死亡率目前並未跟著上升,反而有下降趨勢。除了臨床醫學對於乳癌治療的進步,衛福部積極推動的乳癌篩檢三項工作,因可充分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因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簡介如下:
一、 每月乳房自我檢查:每個月於月經結束後3~5天,停經婦女每月固定一天,以指腹平壓檢查,以確定乳房是否有異常硬塊。
二、 乳房超音波檢查:若有摸到乳房硬塊,且40歲以下女性,建議可以掛乳房外科,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利用超音波檢查乳房內腫塊的類別,進行初步的腫瘤診斷與評估。
三、 乳房X光攝影檢查:
1. 檢查對象與頻率:45-69歲婦女、40至未滿45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2. 檢查結果:
(1)若無異常,則健保每2年有給付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2)若檢查後醫師無法確定診斷之變化,則會安排做其他影像檢查
(3)若檢查後發現有疑似良性變化,則請持續於乳房外科每3-6個月進行追蹤檢查。
2.少攝取高脂肪、高糖食物與飲酒
四、在日常生活中,若有結婚生育計畫,避免太晚生育;並建議每日適度的運動,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長 吳英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