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資訊網
中心簡介最新訊息個人化服務診療服務衛教園地討論交流上傳下載區
中心簡介
中心新聞
中心活動
排版用圖片
最新活動
 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分隔符號 最新訊息 分隔符號 中心新聞
 
編號 標題 發佈日期
3.
 電子報195期家庭關係與身心健康-薩提爾模式(文 陳力源/鹿基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2019.06.10
 

家庭關係與身心健康-薩提爾模式

文 陳力源醫師/鹿基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近年來,台灣民眾逐漸關注身心健康,坊間可見雨後春筍般的自律神經失調的廣告,文章及診所,而坐在診間的身心科醫師們,也越來越常被問起這樣的問題;其中,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因家庭關係而出現身心症狀的來訪者,引發了我更進一步探索家庭關係對人的影響。在筆者的觀念裡,家庭是人們最早學習認識這個世界的起點,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在生命中將參與一連串的系統,而家庭是第一個,也經常是影響我們最深遠的系統.這樣的家庭系統觀,是由家族治療大師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提出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Satir transformational systemic model,以下簡稱薩提爾模式),這點出了家庭關係(系統)是如何在人們身上留下長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筆者還會陸續介紹這迷人的治療模式及理念,在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再提出一個故事---阿倫(化名)。
       跛行進入診間的,是個30多歲的男性阿倫,他受苦於近期突然出現的下肢無力,在進到身心科之前,他在神經科已經接受了許多檢查,正在考慮是否接受進一步的脊髓液抽吸,探索其家庭,阿倫的母親從小就控制著阿倫的生涯發展,以愛為名,安排著他各個階段的去向,這讓阿倫喘不過氣,也將母親視為自己的權威,而力量如此強大的母親,卻在前陣子發生了突發性下肢無力(診斷為橫斷性脊髓炎),這讓阿倫難以接受,終於,在母親即將由醫院復健返家前夕,他內在的衝突矛盾引爆,讓他出現了與母親相似的症狀,積極求醫下,阿倫仍無法恢復,於是他踏進了筆者的診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後,現在的阿倫行走自如,勇敢地報考自己夢想的研究所並錄取,正走在自己所決定的人生道路上,其中最關鍵的治療動作是,讓阿倫的內在在母親面前腳踏實地的站立,以自我負責的態度,拿回對自己生命的主導權。
       在他的身上,筆者的學習是:家庭關係如此切身的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信念,而往往,又不為人們的意識所覺察,這是每個人都值得探索的領域,可以增進自我覺察,維持身心健康。
       在薩提爾女士的著作[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薩提爾女士提到:家庭是塑造人性的工廠.這是一個比喻,家庭是人們建構與學習人性及價值觀的重要場域,人們在其中學習自我價值感,溝通,家庭系統,以及社會聯繫.與薩提爾女士相遇的家庭,常在前述四點遇到麻煩,其中的定義如下:
1. 有關對自己的感覺和想法,稱作自我價值
2. 有關人如何與人和人們來往得有意義,稱作溝通
3. 有關人們決定應該如何感覺,如何行動的規則,稱作家庭系統
4. 有關人們連接別的人,組織,及家庭以外的對象,稱作社會聯繫
       其中的自我價值及溝通,是在人際間最常遭遇困難的,薩提爾女士深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是生命力的呈現,而且人人皆有其意義與重要性(引用自[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但成長過程中,人們在高度壓力之下,往往貶低了自己的自我價值,採取當下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度過難關,這在薩提爾模式中稱為求生存姿態(The Survival Stances),薩提爾女士將其分為4個求生存溝通姿態,分別是討好(Placating),指責(Blaming),超理智(Super Reasonable),和打岔(Irrelevant).這些姿態深入我們內在,在成年後仍持續影響著我們.而求生存姿態主要牽涉了:自我(下列所示之自我,其意義為自己,原文為Self,非精神分析家佛洛伊德所提的自我,Ego),他人,和情境三個部分,這4個姿態分別忽略或貶抑了某些部分(如下圖),建議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思索自己及身邊的人的求存活溝通姿態為何,
又或者,你想到誰?

 

       例如一個討好的人,在互動中面對衝突壓力時,會不顧自我價值及感受,專注於尊重另一個人的感受及情境;這在你我的生活中都是存在,常常討好的人會以濫好人,體貼,隨和,很少表達不同意見的樣態出現,請注意,其中不乏看似正向的人格特質,其背後卻可能是付出許多內在代價所支撐的。

       而指責的人,則是為了保護自己,蹂躪,譴責別人或環境,顧全自己的當下,傷害了他人而不自知;超理智的人,忽略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和價值,僅為了顧全情境的需要(情境往往是共同的任務或是大環境),顯得過度冷靜而缺乏人性;打岔的人則老是轉移話題,跟他對話時總是失焦,這樣的人常常是幽默而有創意的,但又無法聚焦討論問題,不著邊際。
       上述這些求生存溝通姿態,多是在家庭關係中學習而來的,而每個溝通姿態背後付出的代價,卻又是忽略某些部分,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筆者鼓勵各位讀者,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追求兼顧三者的互動方式,達到身心內有許多的書籍,演講,及工作坊值得參與,也歡迎各位讀者加入這個學習。
資料來源:陳力源 .(2019). 家庭關係與身心健康-薩提爾模式. 彰基醫療健康防治季刊. 35,11-13.
瀏覽人數:2661

返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資訊網隱私權宣告 版權所有 © 2009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