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資訊網
中心簡介最新訊息個人化服務診療服務衛教園地討論交流上傳下載區
中心簡介
中心新聞
中心活動
排版用圖片
最新活動
 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分隔符號 最新訊息 分隔符號 中心新聞
 
編號 標題 發佈日期
.
 電子報184期旅遊醫學 (文 黃珮茹醫師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2018.11.14
 

旅遊醫學

文 黃珮茹醫師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台灣出國人次從民國101年1023萬人次,成長至民國106年1565萬人次,較民國105年成長了7.3%,由此可知國人在國際間往來頻繁。今年仍持續增加中,與全球的趨勢一致。國際旅遊儼然已成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產業之一,然而旅遊除了享用美食和欣賞風景之外,最重要的是希望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為確保旅遊品質,那旅遊前、中、後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以下就這三個部分作介紹。
旅行前的準備:
1.瞭解旅行的目的地和行程:
       出發前應先瞭解即將前往的目的地(國家及區域)和進行的活動。針對目的地的氣候、特殊地理環境及治安,準備適當的衣物及必要防護用品;針對目的地流行的傳染病,是否需要準備預防藥物(如瘧疾)或接受預防注射(如A型肝炎、B型肝炎、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日本腦炎、麻疹、水痘、小兒麻痹、流感、肺炎鏈球菌等)及準備注射證明,若有需要,建議在出發前一至兩個月至各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接受預防注射。出國前必須準備的資訊,可用5W1H來代表:Where(目的地)、When(旅遊時間的長短、季節)、Why(目的、活動內容)、What(膳宿的衛生水準、健康證件、旅遊保險)、Who(個人病史)、How(緊急狀況連絡電話)。
2.身體健康檢查及藥物的準備:
       出國旅遊前,除考量自身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旅行之外,建議在旅行前先至醫療院所做健康檢查以瞭解自己近期的身體健康狀況,並向醫師諮詢相關的健康問題,同時準備一份自己的英文身體健康狀況資料,註明自己的疾病史(包括診斷、用藥等)、藥物過敏史、血型等資料,或向醫院申請英文病歷摘要,萬一在旅遊需要醫療協助時,可提供給當地醫師作為參考,得到適當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藥物的部分,除了長期服用的慢性疾病藥物之外,可同時準備急性病症使用的基本藥物,如退燒止痛藥、感冒藥、腸胃用藥、外傷敷料等,以緩解在國外身體不適時的症狀及就醫的不便,但若無法緩解,仍需找當地的醫療專業協助。
3.特殊族群:
       特殊族群包括嬰幼兒、孕婦、老年人、殘疾者及有慢性疾病者,旅遊時面臨的風險較高。剛出生的嬰兒因睡眠、飲食等生理狀況仍不穩定,對艙壓的適應力也較小,非必要盡量在出生後一週再搭機較為適當,有需要可請醫師開立適航證明。嬰幼兒對氣溫、壓力、水份、紫外線的適應力較差,外出時應特別注意相關防護。懷孕前三個月因胚胎不穩定性較高及懷孕大於32週之婦女,訂購機票前應先向航空公司詢問相關規定,如需要可請醫師開立適航證明。而懷孕大於36週,因靠近預產期,不建議旅行。老年人、殘疾者、患有慢性病者,只要疾病控制良好,身體狀況許可,仍可進行旅遊。出發前宜向醫師諮詢及瞭解健康情形及相關建議。
4.旅遊保險:
       主要分為三類,意外險、意外醫療及疾病醫療。涵蓋三者的屬最完整的醫療保障,旅遊中身故、殘障或生病住院都能獲得理賠及醫療補助。
旅行中常見健康問題:
       到國外旅行最常遇到的健康問題就是腹瀉。尤以從開發國家至未開發國家特別容易發生。主要與目的地、目的、年齡與身體健康狀況及旅行天數有關。常見於免疫低下者及年輕人。大多經由食物感染,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吃熟食,減少細菌產生,治療方式為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配合症狀治療與必要時使用抗生素。
       瘧疾是一種經由病媒蚊傳染的傳染病,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且易致死的疾病,主要的症狀與感冒類似,發高燒、打寒顫,嚴重時可導致昏迷、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目前估計全球每年3.5∼5億個病患,造成至少一百萬人死亡,台灣雖於1965年經WHO宣佈為瘧疾根除地區,但近年來台灣每年仍有20∼30名境外移入病例,主要來源是東南亞地區、非洲和大洋洲,前往瘧疾流行區,內在預防需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預防瘧疾處方,外在預防如:穿長袖衣褲覆蓋住皮膚、正確使用防蚊液(含有DEET(濃度 5%~50%)的防蚊液)及使用蚊帳都是必須。如回國後仍有症狀,需緊急就醫,以接受正確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呼吸道疾病是僅次於上兩者的健康問題,預防方式為戴口罩、勤洗手及施打疫苗,治療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如需要時需合併抗生素做治療。
       近年登山健行蔚為風行,重視百岳路線、登山為攻頂、追求冒險、突破個人極限的登山文化。但在海拔1500公尺就有可能會有高山症。高山症分為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及高山肺水腫。登高前,事先準備防護用具之外,也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討論預防用藥之使用。旅行中儘量緩慢增加高度,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建議上升至3000公尺前,最好能在1500至2500公尺高度住一晚,而在3000公尺高度以上,每天增加以300到600公尺為限,每上升1000公尺,最好能休息一晚。進行登高活動時,出現頭痛加上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虛弱等其一症狀時,就可以診斷急性高山症。此時要趕緊休息,當症狀進展到呼吸困難、胸悶、活動力降低或心跳加速時,就可能是高山肺水腫。若出現步態不穩、意識改變時,就可能是高山腦
水腫。旅途中出現高山症的症狀,應立刻休息及下山,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則應該立刻就醫。
旅行後的注意事項:
        在旅途期間,有任何不明原因發燒或身體不適情形,或入境時如有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皮膚出疹、黃疸、週期性發冷發熱、淋巴腺腫脹、骨頭關節酸痛、肌肉痛等症狀,請通知飛機服務人員或速洽機場檢疫人員協助。入境體溫測量,入境體溫測量如有發燒現象者,請依檢疫人員指示配合送醫診察、採檢或其他必要的檢疫防疫措施。可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專線1922詢問。回國後10日內有上述等症狀,不可輕忽,您可能於國外旅行時罹患傳染病,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地區、接觸史及經過情形以供診治之參考。某些傳染病潛伏人體內達6個月以上,診斷時易忽略疾病與旅遊之關聯性,如有傳染病相關症狀出現,仍需告知醫師近期之旅遊史,協助醫師確定診斷。
       台灣目前共有30間衛生福利部旅遊醫學合約醫院,和一般去醫院看「病」不同,旅遊醫學門診是服務「即將出國的健康者」,讓旅客暸解當地疫情,行前事先做好防疫準備,讓民眾旅遊前可先做好萬全的準備,藉由相關醫療及諮詢服務,使旅客在遊歷期間無後顧之憂。

瀏覽人數:1455

返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資訊網隱私權宣告 版權所有 © 2009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