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端午好棕 2020 Jul

家庭醫師

時常臉紅紅,當心酒槽性皮膚炎

近數個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家都自律戴起口罩,但長時間戴口罩造成臉部又濕又悶的狀態,開始有民眾發現臉部不時出現發紅、搔癢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像痘痘的丘疹,有可能是酒槽性皮膚炎找上門了,在當心疫情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臉部皮膚的健康!

什麼是「酒槽」?
酒槽性皮膚炎是一種常發生在在臉部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發炎疾病,多在30-50歲左右發病,40-50歲為高峰期,女性比男性更時常發生,目前醫學上仍未清楚詳細機轉,有可能是基因、環境因子、臉部血流調節不佳、免疫失調或發炎因子相互作用而發生,近年研究有些甚至是?蟲寄生也會造成酒槽。

「酒槽」會有那些症狀?該如何診斷?
在診斷上多以臨床醫師經問診、視察等專業判斷來診斷,少數難以分辨的情況才需要使用皮膚切片來確診,目前依照臨床症狀分型有四類,每個患者可能在症狀上會有所重疊:
*紅斑血管擴張型(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type):患者常常會有反覆性在中央臉部位置(臉頰、下巴、鼻子和額頭)出現泛紅、潮紅症狀,患者會主訴有灼熱感或刺痛感,且會發現熱飲、辛辣物或情緒起伏大症狀會更明顯。
*丘疹膿皰型(papulopustular type):合併有時形成丘疹(papule)或膿皰(pustule),跟青春痘不一樣的地方,不會有粉刺而且青春痘多為大於1公分的結節(nodule)
*鼻瘤型(phymatous type):廣泛的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增加、纖維化造成酒槽鼻(phyma),從一開始發紅的鼻子,接著會扭曲變形。
*眼部型(ocular type):大概會有1/3的病人會合併眼睛的症狀,眼睛紅腫、刺痛、乾燥,在眼皮可能會發紅、發腫、麥粒腫,嚴重者甚至出現結膜炎甚至角膜潰爛。

那醫師到底要怎麼治療「酒槽」呢?
若病患為輕微酒槽者,可使用含抗生素的局部藥膏,例如metronidazole類的凝膠,或者杜鵑花酸(azelaic acid)15%藥膏;嚴重者形成發炎膿泡或丘疹者,醫師可能會改開立一些口服抗生素使用,例如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的藥物六周以上或者A酸類藥物(Isotretinoin)半年以上,但懷孕婦女皆不可使用,所以請務必先跟醫師告師有無懷孕喔!

而鼻瘤型除了口服藥物使用外,想要恢復以前的模樣可能就需要外科方式來處理,包含磨皮或刮除,還有二氧化碳雷射也能幫助治療;眼部型除了口服抗生素以外,合併有一些嚴重併發症者會需要眼科醫師近一部評估。

另外有些民眾家裡可能會有備用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是否能用在酒槽上呢?答案是不行的,即使短期使用,可能酒槽在使用後會變得更嚴重。

最後,最重要還是要避免所有可能的誘發因子,包含避免陽光直射做好防曬、避免接觸溫熱環境、避免一些刺激皮膚的化妝品的使用,飲食上避免飲料、辣食、酒精,保持愉快的心情,遵從專業醫師的指示和規則用藥才能避免「酒槽肌」變更嚴重。

參考資料
1. Color Atlas of Dermatology ,1st edition, Matin Rocken et al.
2. Fitzpatrick's Color Atlas &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6thedition
3. DermNet NZ
4. Uptodate

(家庭醫學科醫師黃彥杰、吳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