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王弟弟夏天吹冷氣總會有1-2個月鼻子嚴重過敏,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與揉眼睛已經是每日的日常,更因此而眼周血液循環變差,最後釀成熊貓眼;還有其他孩子從小即異位性皮膚炎,每到季節交替手肘內側、膝膕窩處搔癢難耐、甚至搔抓破皮出血;更常見咳嗽連續3周,尤其夜晚咳嗽加重,嚴重時更會聽到哮喘聲的氣喘發作。以上為最常見的三種小兒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
過敏體質的原因很多,大多歸類於家族史、遺傳、環境等,而誘發因子包含過敏原、環境、情緒壓力等,夏天吹冷氣冷熱溫差大,總是常見許多過敏體質的孩子,在這個季節備受疾病的侵擾。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五臟六腑形氣皆屬不足,但尤以「肺、脾、腎」三臟腑為主,因此針對過敏性疾病的調理多以調理「肺、脾、腎」之平衡為目的。
在疾病發病與急性期多以「解表散寒,宣肺降逆」為主,目的使外邪出而病自癒,而過敏體質的調理以緩解期、慢性期為主,此時著重在小兒的「肺、脾、腎」之臟腑調理,如肺氣不足可以玉屏風散、桂枝湯補肺益氣,增強抵抗力;脾氣虛則以四君子湯、理中湯加減健脾養胃;或以溫補脾腎為主,使用六味丸等加減,以增進整體體機能、抵抗力,固本培元進而改善體質,不易受環境等外因而影響發病,此為中醫能改善小兒體質的原因!
在平時預防保健上,亦可以中醫穴道按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宣泄邪氣,補脾益氣。
1. 足三里穴: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
取穴-小腿前外側,膝下四橫指,脛骨旁與肌肉凹陷中。
2.合谷穴:固本培元,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
取穴-手掌虎口根部,近骨頭部位,用手指壓迫有痠痛感。
3.三陰交穴:補脾行氣,化濕利水。
取穴-足內踝上四橫指,脛骨後緣
中醫對於過敏性體質的調理,除了可以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更可以改善症狀發作的次數、症狀發作的嚴重程度,甚至可以穩定控制過敏性疾病不再發作,希望可以利用中西醫共同照護,達到1+1>2的效果,讓過敏兒可改善生活品質,開心快樂地遠離過敏!
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李家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