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清爽食招 2025 Jul

家庭醫師

認識酒精成癮風險,聰明喝酒防範酒癮陷阱

「喝酒」在亞洲文化中是一種普遍的社交行為,不論是朋友聚會、家庭節慶,還是職場應酬,酒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度飲酒卻帶來諸多隱憂。酒精會活化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形成獎賞迴路強化飲酒行為,進而產生生理依賴與心理成癮,使人在短暫的放鬆後,陷入更大的衝動與風險中,如酒駕、衝突或暴力事件等。此外,長期酗酒會使人產生各種身心疾病,如胃炎、胰臟炎、糖尿病、肝硬化、肝癌、口腔癌、心臟病、中風、貧血、不孕、流產、胎兒畸形、腦功能退化、憂鬱症等,且酗酒者的自殺率相較一般人高,平均壽命也比一般人少10~15歲。酗酒與家庭破裂、童年創傷、孤獨及職業壓力息息相關。當人們將酒精當作逃避現實的工具時,成癮往往悄然而至。

一、酒精成癮的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酒精成癮者指引手冊》,其典型症狀包括四大面向:
1.戒斷症狀:如手抖、心悸、焦慮、失眠,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癲癇發作或幻覺。
2.渴求飲酒:強烈的飲酒慾望,無法抗拒。
3.無法控制:無法控制飲酒的頻率與量,即便想停止也辦不到。
4.功能受損:飲酒導致社交、工作或家庭生活出現明顯問題。

二、診斷
我們可以透過「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AUDIT)以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等來進行自我評估。
1.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包含飲酒量、頻率、影響、成癮程度等面向,若男性得分達8分以上、女性4至6分以上,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評估
2.DSM-5中「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的正式診斷標準包含以下五點,若12個月內符合2項以上診斷標準即為輕度酒精使用疾患。
(1)使用量比預期還大或頻率比預期還高
(2)無法戒除或控制酒精使用
(3)花大量時間在買酒、喝酒或恢復酒精作用
(4)對酒精有強烈渴望或強烈慾望
(5)反覆飲酒導致無法履行工作、學校或其他重要義務

三、酒精的計算
了解自己的飲酒量,是判斷是否過量的第一步。一般而言,一單位酒精約為10公克純酒精,等於一罐350c.c啤酒或四分之一瓶保力達。常見酒類的酒精單位如下:
啤酒(350c.c):1單位
保力達或維士比:4單位
葡萄酒/紅酒:4.2單位
參茸酒:7.5單位
紹興酒:8單位
米酒:11單位
高粱酒(300c.c):14.5單位
威士忌或白蘭地(600c.c):20.5單位
根據專家建議65歲以下男性每週飲酒不宜超過14單位、每次不超過4單位;女性與65歲以上男性則應低於每週7單位。若超過上述標準,就屬於「過量飲酒」,應引起警覺。

四、如何預防酒精成癮
預防酒精成癮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練習拒酒技巧:當面臨對方邀約飲酒時,能堅定拒絕邀請並告訴對方理由,如健康考量、害怕酒後出事等。也可以轉移話題或離開現場,避免陷入壓力性飲酒。
2.培養無酒精的休閒娛樂:透過打球、登山、游泳、跳舞等活動來釋放壓力,找到不依賴酒精也能快樂的方式。
3.有酒癮時尋求治療:酒癮治療包括藥物、心理輔導與團體互助等。匿名戒酒團體(Alcoholics Anonymous)常為患者提供重要支持,而家人與朋友的陪伴與鼓勵也能幫助患者建立戒癮動機,減少復發風險。

酒精成癮不是單純的意志薄弱,而是一種需要理解、支持與治療的慢性疾病。透過早期辨識、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與專業治療,讓酒癮者有機會走出陰影、重拾人生。


資料來源:
1.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酒精衛教宣導
2.《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家庭醫學科醫師 王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