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空調危機 2025 Jun

家庭醫師

健康Q&A~夏天請小心「冷氣病」

這個夏天小蔓頻頻出現頭暈、頭痛的困擾,回想起最近工作很忙碌,在公司和銀行兩邊來回奔波,常常熱到滿頭爆汗的從外頭進到公司,就直接衝向冷氣口吹涼。經歷這樣極度躁熱,又再進入室內大吹冷氣降溫,身體承受這樣大的溫差,最後身體感覺不舒服。另外,有些人怕熱,索性整天都窩在冷氣房不出門,室內整天吹冷氣久了,身體也會出現狀況,就醫後才知得了「冷氣病」。

甚麼是「冷氣病」?
當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腦血管因為承受熱脹冷縮原理,從擴張狀態變成急速收縮,身體調節中樞容易出現失調狀態,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喉嚨痛、鼻塞、流鼻水、昏昏欲睡、肩頸痠痛、反胃等綜合症狀,更嚴重的甚至引發氣喘、心臟病或腦中風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一直處於室內吹冷氣,會引發乾燥問題,久了也會有皮膚或黏膜乾燥發癢、全身肢體痠痛、便祕、手腳冰冷;長期戴隱形眼鏡者、乾眼症的人高復發機率。有些慢性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者,對溫差變化較敏感,都容易出現皮膚發癢難耐困擾。而且冷氣房一般會緊閉門窗,空氣不流通,室內病毒菌、黴菌、塵?、過敏原蓄積,容易散播或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冷氣病」高危險族群:
1.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人。
2.免疫力較弱和有免疫疾病患者、幼孩、孕婦、三高慢性病患、中老年人。
3.呼吸道疾病的人,譬如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者。
4.心臟疾患、血液循環不良、新陳代謝不佳族群:譬如有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

「冷氣病」預防有妙招
第1招:溫差濕度要控制
經濟部能源署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就是室內冷氣溫度不得低於26℃及「用餐冷氣適溫23℃±1」,強調控制室內溫、濕度很重要,避免冷氣風直接吹向身體,特別是身體代謝下降、血液循環較差的長輩,以及身體關節對溫度、濕度的變化比較敏感者。民眾從生活中改變使用冷氣適溫運動,除了避免冷氣病的產生、降低電力成本,也減少對地球負擔,是最好的環保節能行動。

第2招:出入冷氣房前請先留步
從豔陽酷熱的室外要進入開冷氣的室內之前,建議先在陰涼處,例如居家玄關前、電梯口、騎樓下,先停留等待3分鐘,讓身體適應一下溫差,再走進開冷氣的室內。尤其是有三高和中老年患者,劇烈溫差變化容易造成血管的急速收縮、擴張改變,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或呼吸道問題的惡化。

第3招:多喝溫水保濕、補充食物營養素
長時間處在冷氣房中,水分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眼睛、皮膚和呼吸道、鼻腔黏膜可能過乾,引發眼睛癢、支氣管炎,喉嚨乾,建議多補充溫度約30-35°C微溫開水,補充流失的水份。如果您沒特殊禁忌,每日飲水建議量:每公斤體重*30ml,夏天排汗量多,可再加500 ml;例如70公斤體重的人每日飲水量=(70公斤*30 ml)+500 ml=2600 ml。身體的皮膚可用清爽型乳液幫忙身體保濕。針對各項冷氣病引發的症狀,建議可以適度補充鎂和維生素A、C、D、E和富含B群的食物,譬如南瓜籽、綠葉蔬菜、酪梨、雞蛋、香菇、鮭、堅果、全穀類雜糧、芭樂、奇異果、鮭魚。另外,您也可以適量攝取益生菌,以提升身體免疫力、減緩身體發炎情形。

第4招:運動習慣要養成
長期待在冷氣房裡,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筋骨,伸展肩頸和活絡四肢肢體,例如走去倒開水、看看窗外環境、伸展四肢,避免血液循環不良。平日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運動會讓身體血管彈性變好,促進排汗和增強心肺功能,就可改善您調節體溫的能力,同時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

第5招:保持室內通風
除了多補充水分,建議冷氣房內放一盆水,增加環境濕氣。環保局建議吹冷氣時應「開啟對向或對角窗戶,增加室內外空氣對流」。如室內僅有一面窗,則微開窗並搭配循環電風扇來優化通氣狀態。另外建議使用空氣清淨機,過濾室內蓄積的病毒菌、黴菌…等微生物,促進環境空氣更清新、健康。建議每日可在清晨或夜晚有涼風時,關掉冷氣,開啟門窗讓室內保持通風。最後建議冷氣機也要定期清潔冷氣濾網,清除環境灰塵,減少塵?過敏源。

「冷氣病」症狀雖然屬於輕微的症狀居多,但是長期下來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以上的建議提供您留意,而且,養成運動的習慣可以增強抗溫差的耐受力,是預防「冷氣病」最佳妙方,做些改變,即可預防和改善冷氣病的發生,也能越來越健康喔。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陳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