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長期以來是台灣人民心中的痛,每年約有一萬三千人死於肝癌或肝臟相關疾病。近年來由於新一代B型肝炎與C型肝炎藥物的發明與普及,罹患這兩種肝炎進而導致肝硬化與肝癌的病患比例正在不斷下降,但每年仍有許多新診斷的?癌病患。更可惜的是,有些病患直到肝癌的中晚期才被診斷,無法接受像手術切除或射頻電燒等根除性的療法,甚至直到腫瘤直接侵犯肝臟的門脈系統或肝靜脈系統,大幅縮短病患的存活時間。
傳統上來說,對於這些罹患晚期肝癌的病患,或是對之前治療效果反應不好,腫瘤不斷繼續長大的病患,治療方式相當有限,除了局部的動脈栓塞治療可以嘗試,只剩下全身性的化療,副作用大但效果有限。近年來各大醫學中心對這類病患開始進行肝動脈內化療,將治療焦點直接導向肝臟內,提供了一種突破性的治療選擇,不但效果不錯且副作用很小,病患接受度很高,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
肝動脈內化療的基本原理
肝動脈內化療是一種微創介入性的治療方法。透過穿刺左胸口或左上臂的動脈,將導管從體表經主動脈放置於肝動脈內,將高濃度的化學治療藥物從導管經由肝動脈直接運送到肝臟內。這項治療的核心在於精準地將化療藥物傳送肝臟內,極大地減少了對身體其他臟器的損傷,更大幅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適應症和應用範疇
肝動脈內化療的主要應用範疇為?發性肝癌合併大血管侵犯、對前次治療反應不佳的肝癌,或是肝臟轉移性癌症等,尤其是大腸癌合併肝轉移。另外,若病患擔心其他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可以考慮接受副作用極小的肝動脈內化療來治療。
優勢和挑戰
相對於傳統治療方法,肝動脈內化療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它能夠經由血管精準傳送化療藥物到肝臟內,最小化對其他器官的傷害,降低治療副作用。其次,這種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局部藥物濃度,提高治療效果。然而,隨著優點而來的是技術上執行的困難度,包括放置導管的困難度,病患住院期間的臨床照護,以及最重要的術後追蹤。
治療實例分享
為了更好地理解肝動脈內化療的效果,以下分享一個治療實例:
患者為一名75歲男性,被診斷患有原發性肝細胞癌,經過射頻燒灼術與栓塞治療後,反而在治療區域周圍長出更多腫瘤。經過與臨床醫師和病患及家屬詳細討論後,病患決定接受肝動脈內化療,平順的度過治療期間後,成功完全治癒腫瘤,經過數年的追蹤,仍保持完全治癒的狀態,沒有任何腫瘤復發。
結語
總的來說,肝動脈內化療作為一種精準的治療方法,為肝臟疾病的治療開啟了新的局面,能給予患者更多的希望,同時也需要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的不斷努力,以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使其在更多的疾病領域中發揮更大的潛力
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