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肺常重要 2025 Mar

健康新焦點

做工的人吸菸就喘,竟然不是肺阻塞!

在電視劇「做工的人」裡,我們常看到辛苦的勞工朋友常因工作繁重而染上抽菸、嚼檳榔、或常喝「阿比」等酒精性飲品的惡習。臨床上當這些勞工朋友們年屆退休之齡或吸菸量超過20包年(一天平均抽的包數×菸齡年數=包年數)且合併有喘、痰或咳嗽等症狀時,往往都已罹患肺阻塞(又稱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位四十三歲在工地上班的勞工朋友,他菸齡有二十多年。二個月前,他開始覺得喉嚨常有異物感且只要吸菸就會覺得特別喘。一開始他到彰化某區域型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求診,門診醫師檢查說他有鼻竇炎及鼻息肉,需要接受鼻息肉開刀手術。可惜手術後原本不舒服症狀並未獲得改善,甚至後來有一天因咳嗽及呼吸困難加劇而被送至本院急診。急診醫師發現患者用力咳嗽時會有喘鳴音,因此懷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氣喘急性發作而收治胸腔內科住院診治。

這位勞工朋友入院後,醫師發現他其實在不咳嗽狀態下,肺部聽診並沒有喘鳴音;而且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見族群而言,患者就算有其發病年齡也太年輕。以患者在最近二個多月內因咽喉不適導致常吃不下,體重也因此掉了快二十公斤來看,醫師判斷患者有吞嚥上的問題;另外發現講話時會有俗稱「大舌頭」,發音不清的情形。

經詢問後患者表示他說話會有鼻音及發音不清是在最近一個月左右才發生。綜合以上判斷,我們除了安排肺功能、胃鏡檢查以鑑別阻塞性肺疾病及食道病灶外,胸腔科醫師重新審視患者的胸部X光片後,發現其縱膈腔內疑似有腫瘤的陰影。再經胸腔電腦斷層、神經肌電圖、神經傳導檢查及抽血檢測抗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後,確認患者罹患「重症肌無力」且合併有胸腺腫瘤。在使用口服乙醯膽鹼?抑制劑治療後隔天,患者說話發音變得清楚,吞嚥困難及呼吸喘的情形也得到明顯改善。病況穩定後,也會診外科醫師手術切除了胸腺腫瘤,目前復原情況良好。

患者病況改善後問胸腔科醫師:「為什麼之前他看過的那麼多位醫師,都沒有人懷疑到重症肌無力的診斷呢?」醫師回答:「重症肌無力的初始症狀有眼皮下垂及複視,您好像都沒有這方面的臨床表現,才容易被忽略。」患者聽完驚訝的說:「有啊!我們『做工的人』常要閉一隻眼來瞄測水平,就像當兵打靶時會把一眼閉起來瞄準靶心那樣。大概二個月前我就開始覺得奇怪,怎麼水平常測不準而且眼睛也閉不太起來。」

醫師聽完笑著回答:「大哥,這麼重要的徵狀您應該早點告訴我們才是。」

■淺談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疾病
重症肌無力與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性關節炎一樣,都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當身體異常的抗乙醯膽鹼受體自體抗體(anti-AchR Ab)和神經突觸後肌細胞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AchR)結合後,激活血清中一連串的補體反應,導致神經和肌肉間的訊息傳導阻斷或使得肌細胞膜上神經接受器減少,肌肉因此接收不到神經傳達下來的指令,而無法收縮發揮力量。

重症肌無力在美國大約每十萬人有12至14名病例;在臺灣,目前約有五千左右肌無力症病患,也就是約5千人當中,就有一個多病例發生。此並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女性發病的年齡多在20~30歲間,男性則以50~60歲居多。相較國外,臺灣患者發病年齡較輕,臨床嚴重度也較輕微。

有半數以上的病人以眼瞼下垂、複視或視力模糊為初發症狀。臨床上表現只有眼外肌無力的症狀,我們稱之為「眼肌型」肌無力症,此型以年輕女性比較多見。若病人除了眼外肌無力,還合併有臉部、頸部,吞嚥甚至肢體、及呼吸肌的無力,則稱為「全身性」的肌無力症。此病典型特色是在休息或睡眠後肌肉力量可以獲得改善。因此病人常早晨起床後肌力正常,但是過了中午或傍晚時,卻出現眼皮下垂,講話模糊不清,肢體無力等症狀。

乙醯膽鹼?抑制劑(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可以改善病人肌肉無力的症狀,是肌無力症的第一線治療。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可以抑制自體免疫機轉,減少抗體的產生;當對乙醯膽鹼?抑制劑無法有效改善病人症狀時,就必須增加類固醇使用。若患者出現病情急速惡化導致嚴重無力或呼吸衰竭時,可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進行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以快速緩解重症肌無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之狀況。

重症肌無力症病人有10%合併胸腺腫瘤,另外約70%的病人亦有良性的胸腺增生。病人若合併胸腺瘤的發生,治療上合併胸腺瘤切除手術可使得疾病獲得更好的控制與預後。

胸腺腫瘤 (61.07 x 40.53 mm)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紀炳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