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只是肝臟疾病嗎?答案是否定的。脂肪肝其實是全身性疾病,因為它源頭的病因是代謝性失衡,和脂肪肝相關的代謝性失衡包含了肥胖、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過低( 好的膽固醇過低)以及三酸甘油脂過高。其實代謝性失衡就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如果不重視這個疾病,長期會發生各種併發症,尤其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中風、腎臟病和主動脈剝離等等,而肝臟相關的併發症則是肝硬化和肝癌。
根據美國肝臟研究學會AASLD的指引,脂肪肝的診斷除了要有肝臟脂肪堆積之外,還要合併代謝性失衡,也就是至少要有上述的各項代謝性失衡中的一項。肝臟脂肪堆積最常見的診斷方式為超音波,也可以做纖維化掃描,同時可以偵測脂肪肝分數和纖維化分數。脂肪肝一旦診斷,接下來就是要讓患者知道它代表了代謝性失衡,吃進來的熱量超過身體能夠代謝的程度而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不單是形成肝臟脂肪,也形成各種內臟脂肪,也會堆積在心血管系統,抑或是造成體重增加進而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上述的併發症。
代謝性失衡的定義包含了肥胖、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和三酸甘油脂過高)加上一低(高密度脂蛋白過低)。肥胖的定義採用較嚴格的界定,BMI高於25,而亞洲族群甚至採用BMI高於23,另一條件為腰圍過粗,男性大於94公分(台灣則是男性大於90 公分),女性大於80 公分。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則是飯前血糖100 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5.7 以上或是有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高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130 毫米汞柱以上、舒張壓85 毫米汞柱以上或是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三酸甘油脂過高是指血漿中的三酸甘油脂大於150 mg/dL或是接受降血脂藥物治療。高密度脂蛋白過低則是指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40mg/dL以下、女性50mg/dL以下或是有接受降血脂藥物治療。
脂肪肝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藥物治療,仍然是以運動與飲食控制來達到體重減輕為主要的治療方式。體重減輕的目標為下降體重的百分之十,如果80公斤就是要減少8公斤。建議的飲食於減重的階段,應該維持在600至1000大卡之間,所以一日只能吃兩餐500大卡熱量的餐點或是三餐300大卡熱量的餐點,因為一碗白飯的熱量(熟重160 公克)即有280大卡,所以應該以青菜為主,蛋白質、油脂與水果類適量,澱粉類儘量減少,才易達到減重目標,而且不可以飲用含糖飲料或是盡可能減少喝湯。而運動建議是每週五天每天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合計每週為150 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包含快走(略喘或者會流汗的步行)、游泳、騎單車、一般(不劇烈)的球類運動等。
希望藉由上述的建議,能讓大家了解代謝性失衡與脂肪肝,讓大家迎向健康的未來!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楊承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