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要看清楚一個影像,光線必需經過眼角膜、瞳孔、水晶體、玻璃體等透明的構造到達視網膜,再經由視神經將資訊傳至大腦產生影像,一旦這傳送影像的路徑有任何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視力模糊。我們也可以將眼睛的構造比擬為一台精密的照相機,角膜和水晶體是鏡頭,而瞳孔是光圈,至於視網膜是底片。而常聽到的黃斑部就是視網膜中央視覺最敏感的部位,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一部分,位在視網膜的中心區域,負責提供中心視力的最重要區域。黃斑部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逐漸老化,同時也會受到氧化傷害的影響,長期下來,年紀大的病人容易在此部位逐漸產生特殊病變,所以這種類型的黃斑部病變特稱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造成50 歲以上老年人中心視力嚴重減退的最重要原因。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包括有視力模糊、視覺中心暗影、視覺扭曲變形等,可能單眼發生、或雙眼先後發生。在分類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
(1)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萎縮變性,再導致視網膜感光細胞受損,此種型態的病例較多,一般說來病程進展速度較慢,影響相對較小,大部分沒有症狀,但若病變位置較大、侵犯中央、或較嚴重,仍可能對視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目前沒有有效治療的方式。
(2)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稱為新生血管性的老年黃斑部病變,這是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層組織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種脆弱的血管極容易出血或滲漏,進一步導致視網膜各層的破壞,形成視網膜出血、黃斑部水腫、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結疤拉扯等等,感光細胞因而受損甚至死亡,這種型態的病例雖只佔10-15%,但病程惡化迅速,對於中心視力的影響也較嚴重,需要積極治療。治療方式中,目前最廣泛的治療方式是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至玻璃體腔內,經由藥物作用,控制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減少視網膜出血或水腫,以求穩定,進而改善視力,但通常須多次注射,且有復發之可能,需要定期回診追蹤。新生血管抑制劑有數種藥物,台灣健保已有條件式的給付注射藥物,然而需要事前備齊相關文件並經健保審查核可後,方得健保給付使用。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吸煙、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和家族史。要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首先應該要戒煙或避免二手煙,於戶外戴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並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均衡的飲食,另外若已是中晚期黃斑部病變的病人,攝取適量的抗氧化劑及維生素也可以減緩疾病的進展。平常時應該定期自我交叉分別檢查單眼視力,「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檢查,如有視力模糊、視覺中心暗影、視覺扭曲變形等相關症狀,建議及早至視網膜科就診治療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眼科部 視網膜科主任 莊智鈞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