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保肝愛肝 2024 Dec

健康新焦點

運動拉提去橘皮

大約有八成的女性朋友有橘皮的困擾。
橘皮是什麼?
皮膚基本上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在真皮層底下有皮下脂肪;橘皮組織的發生主要是這三層的問題:
1.表皮鬆弛
2.真皮層膠原蛋白流失
3.脂肪組織分佈不均、過多,導致凹凸不平

在醫學上,橘皮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的下肢、腹部或骨盆下盤皮膚組織凹陷的狀況。是自發現象,大多見於青春期以後的成年人。而身體脂肪愈多的地方愈容易出現。因素包含: 可能是女性荷爾蒙,也可能包含新陳代謝不佳、靜脈淋巴循環不良等因素,但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促進橘皮組織的生成,包括攝取過多脂肪、鹽分、酒精、不運動、久坐、固定過久的坐姿等。因此不會有『單一解法』。
橘皮的預防遠勝於治療。較有效的方法應該著重在生活型態與影響因素的控制;當然也可嘗試運用物理及機械式的療法促進循環;例如:超音波、熱療、氣壓式按摩、淋巴引流療法等。

除了上述,我們更建議:
1.維持標準體重:減重後不一定會回復到原狀,但是症狀會減輕很多。
2.延緩皮膚老化:要減少真皮層中的彈力纖維、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防曬、保濕以維持皮膚彈性。
3.多做下肢運動:利用重訓加強臀、腿這2個部位的肌肉,提高皮膚的緊緻度,來淡化橘皮痕跡。如:深蹲、後屈腿、臀部後推…等;而瑜伽、跑步、騎腳踏車等,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大腿、臀部囤積脂肪。

筆者這次利用下肢動作模式來設計動作,使用(1)主動收縮(2)最大放鬆(3)按摩等方式達到緊緻與平滑效果。而主動收縮(如圖一二)可在站姿下陸續加上每個關節的動作-抬腿、彎膝、屈踝與後勾、彎膝、壓足,其次(圖三四)在躺姿下以蚌殼式與膝靠近胸動作,做到髖外展與髖彎曲最大收縮,然後放回原來起始姿勢(側躺與平躺)達到最大放鬆。
最後順著淋巴流動方向(大多為縱向)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和筋膜。

適度的運動雖無法解決表皮凹陷的問題,但可減緩變形細胞的沉積,減少皮膚凹陷的形成。多運動,也會改善肌肉跟脂肪的組成比例,大家千萬別久坐喔!

復健醫學部 物理治療師 賴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