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7歲陳太太不舒服地轉著自己的手腕,憂心忡忡地走進診間,身為家庭主婦,這樣的雙手活動痠軟不靈活已經困擾她一個半月了!原本的家庭瑣事和整理工作已經常使雙手疲憊不堪,但只要稍作休息或是貼些藥布,就可以大大緩解不適感,但是,就在一個多月前因颱風侵襲後而整理陽台時,不小心跌了一跤,雙手撐地仆街,當下很慶幸沒有撞到臉,但隨即而來的是雙手劇烈疼痛,明顯可以感覺手腕除了疼痛又有越來越腫的趨勢,手腕的活動開始緊繃腫脹且角度受限,趕緊呼叫先生帶去附近骨科診所檢查,所幸X光片顯示並沒有骨折發生,於是拿了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回家休養。本以為這樣應該就會慢慢好轉,但一周、兩周、三周、一個月過去了,吃了不少西藥,其中還有再照一次X光確定沒有骨折,但就是覺得手腕還是不太能正常使力,某些角度更加明顯,一些家庭整理工作都無法執行,最近連擰毛巾的動作都越來越辛苦了。
相對於下肢,人體的上肢扮演較多靈巧的活動,尤其是手腕和手指,是一連串動作最後精細的微調,所以若是筋膜或骨架產生任何一點點的位置偏差,都會令人覺得不適感,中醫常用「筋出槽,骨錯縫」來統稱此類疾患。陳太太受傷後的處置十分正確,任何跌倒後有腫脹疼痛難耐的情形發生,都要先排除是否有骨折,X光片就是簡單且有效的檢查工具,但是,並不是沒有骨折就會自己慢慢好,應該說骨折的有無,影響後續不同的治療方式。若是當下就發現骨折,依目前台灣健保制度的便利性,許多患者就是直接進手術室,開刀做內固定,一兩周後拆線開始做復健治療。
若是沒有骨折,除了服用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之外,中醫有更多有效的處置方式,例如:針灸、傷科手法和內服與外用藥…。
- 首先,中醫師可以依照上肢經筋皮部所支配的部位給與針灸止痛消腫,也可以根據經絡走向選取穴道來行氣活血通絡,甚至可以遠絡取穴搭配動氣療法,以上的各種針灸方式,都可以快速緩解病患筋膜受傷後腫脹疼痛不適感,至於選用何種方式,就有賴中醫師臨床經驗評估後來選擇。
- 其次,傷科手法可以先用理筋疏絡方式,連續有效地放鬆因跌撲瞬間造成的筋膜拉扯,何謂筋膜拉扯?就猶如衣服因多層快速穿搭時,衣服之間產生的張力縐褶感。待軟組織鬆解開後,運用「欲合先離」的概念,將手腕部的八塊腕骨一一調整對位,使腕骨之間的卡榫吻合連貫,此手法治療最為關鍵,若是沒有校正腕骨因跌撲造成的錯縫,就會出現腫脹痛感雖然減緩,但卻有無法正常使力的後遺症,就是連簡單的握拳都無法正常握緊的感覺。
- 再者,中醫對於跌打損傷的用藥歷史悠久,內服與外敷相輔相成,可以依照個人體質與病程進展,開立一些舒經活血或強筋壯骨藥物服用,加速跌傷處代謝與修復;另外有外敷藥可以輔助,急性期大多使用如意金黃散來消腫去瘀、清熱止痛,慢性期則改用青草膏來活血通經、促進修復。提醒大家一下,外敷藥的使用,要遵照醫囑,注意敷貼時間,避免造成皮膚過敏。
- 最後,經由中醫積極治療後,手腕得以恢復正常活動,但因勞動環境無法改變,為了避免長久勞損傷筋又再復發痠痛,衛教自身手腕肌力鍛鍊收工是最後一塊拼圖,步驟如下:先點壓按揉外關穴,感覺痠麻腫脹不疼痛為度,約莫十來下;再以好手手指環繞固定患肢手腕橫紋,患側手腕做繞圈動作,正轉反繞各十圈,以活動腕關節且不疼痛為原則。
手腕卡卡,怎麼辦?無論你是跌仆還是勞損、新傷或是舊疾,趕緊找一位您信賴的中醫師,請他為你量身打造一套專屬的醫療模式,就可以快速復原,恢復關節好靈活、活動好輕鬆的自然狀態。
中醫部傷科主任 林廉証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