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度過不舒服的孕前期,來到相對穩定的孕中期,在開開心心當準媽媽之際,卻被醫師告知有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懷孕後才出現糖尿病,是最具代表性的高危險妊娠疾病之一,對胎兒而言,可能造成胎兒過大、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黃疸等風險。對孕婦而言,則會增加剖腹產以及產後罹患典型糖尿病的風險。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統計,大約每6位孕媽咪就有1位患有妊娠糖尿病,由此可見,妊娠糖尿病的預防不可大意!
為了提供足夠的能量給胎兒,母體的胎盤會逐漸擴大、荷爾蒙分泌增加、體重上升,這些改變都可能讓孕婦出現暫時性的血糖升高,此時若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有胰島素阻抗的情形,就會導致妊娠糖尿病。隨著產後胎盤脫離,超過九成以上的婦女血糖會自然恢復正常,但仍有五成的機率會罹患糖尿病,且其風險高於一般婦女的7.4倍。不當的飲食攝取及缺乏體能活動是造成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因子,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針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曾提出,調整生活型態(例如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生活作息)就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飲食方面,建議孕婦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避免加工或醃製食物,採清蒸、水煮等烹調方式,選擇富含纖維的全榖雜糧類,減少攝取含精緻澱粉的碳水化合物。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不敢運動,其實「適量且適當」的運動是有益於孕婦和胎兒的。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及美國婦產科協會的指引,建議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孕婦,進行每次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即60-90%的最大心跳),須包含有氧運動及阻力運動,一週3-4次,共計至少需150分鐘,可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及肥胖的風險,改善妊娠性糖尿病的葡萄糖耐受性。運動初期,可先從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開始,例如:走路、散步、固定式腳踏車。過去研究指出,每天走路15~20分鐘可降低20-40mg/dL的血糖。
除此之外,提供以下三個可在家中進行的運動:(1)原地踏步:手插腰,雙腳輪流抬高至軀幹與大腿呈90度角,保持速度在呼吸順暢、能與人對話的程度,持續30分鐘,有助於提升心肺耐力。(2)扶物半蹲:雙手扶在穩固的家具,雙腳比肩膀略寬,膝蓋與第二根腳趾同方向,不過度朝外或朝內,臀部往後往下蹲,想像臀部要緩緩坐到身後的椅子,維持5~10秒後,夾緊臀部,雙腳緩慢出力往地面方向推,使髖部與膝蓋伸直,身體站起,過程保持脊椎穩定,有助於強化下肢肌力與軀幹穩定度,以支撐日漸隆起的腹部。(3)扶物墊腳尖:雙手扶在穩固的家具,保持身體直立,收縮雙側小腿的肌肉,使腳跟離開地面,重複30下,共3回,有助於改善下肢末端水腫,促進靜脈回流。
運動的方式、強度及時間因人而異,且運動過程應注意以下幾點:(1)建議餐後運動:避免空腹進行運動,導致低血糖;(2)補充適當水分,避免在濕熱環境運動;(3)選擇合適的運動姿勢:平躺和站姿的時間不要過長,因平躺會使子宮壓迫腹主大動脈及下腔靜脈,久站不動會導致血液堆積在下肢,兩者皆會造成心輸出量下降及血壓降低,出現頭暈、胸悶、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等不適。當孕婦曾患有子癲前症、羊膜過早破水、子宮內生長遲滯、早產或有早產史、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施行子宮頸環紮術、持續出血等情況,則視為運動禁忌症,應遵照醫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的評估與指示,謹慎進行運動。
懷孕期間是改變及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理想時機,透過良好的飲食攝取與運動計畫來控制血糖,達到妊娠糖尿病的預防及控制、降低對母體與胎兒造成相關併發症的風險,讓準媽媽們沒煩沒腦、開心健康的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簡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