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作為一名兒童職能治療的實習生,我第一次遇見了這名小女孩。她因為腦部腫瘤住院,正在接受化療。她剛剛經歷了一場艱難的腫瘤切除手術,全身無力,上肢幾乎沒有主動動作,下肢的活動能力也非常微弱。即便如此,她內心那強烈的求生欲望是那麼明顯,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都在向我們傳達著她對生命的渴望。當我和指導老師第一次見到她時,我們輕聲呼喚她的名字,雖然她無法拿住玩具與我們互動,但她仍然給了我們一個微笑,那微笑裡充滿了勇氣與堅定。當時,我們能做的只是輕輕地幫她活動關節,盡力舒緩她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希望這些小小的努力能幫助她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那時,我們見到了她的媽媽。媽媽眼中滿是憂傷和焦慮,孩子突如其來的病情打亂了這個家庭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生活。媽媽的心痛與無助,無聲地訴說著這場突如其來的噩夢。然而,我們知道,作為治療師,我們不僅要幫助小女孩的身體康復,也要盡力安撫這位母親破碎的心。我們陪伴在她身邊,耐心地解釋治療的進程和目的,試圖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和關懷,讓她感受到一絲希望和力量。
第一次走進病房見到這個小女孩之前,我心中有些擔心和不安。這個小女孩完全依賴他人的幫助,我們的治療主要是為了保持她關節的活動度,防止攣縮。雖然她的手指毫無反應,但每次治療時,我都能感受到她在內心深處那股不服輸的力量,她的每一次努力都在告訴我們,她在頑強地與病魔抗爭。每當我看到她躺在病床上,小小的身軀雖然虛弱,但她眼中閃爍著的那份求生的渴望,讓我深受感動。儘管她無法自由轉動頭部,我們仍輕輕幫助她轉頭,並呼喚她的名字,即使在疼痛中,她依然回應我們一個微笑。這個微笑彷彿在告訴我們,她不會放棄,她還在堅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並且希望家屬也能堅持下去,不要因為她而過於擔憂。
這位小女孩的求生欲望深深感染了我們,我們更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不僅要幫助她恢復身體機能,還要安撫她的家人,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這位母親告訴我們,病情來襲之前,小女孩是個開朗活潑、熱愛與人交流的小天使,總是和姐姐一起在家中跑跳嬉戲,讓家裡充滿了歡笑。病情的突然而至,讓這一切戛然而止。如今,媽媽每天守在她的病床旁,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無助與痛苦。每當我們與小女孩互動時,媽媽總是在旁陪伴,輕聲呼喚著女兒的名字,充滿了對孩子的愛和無限的期盼。作為治療師,我們不僅僅是在治療小女孩的身體,也在幫助媽媽重新找到心中的力量,讓她知道,她並不孤單,我們會一直陪伴著她們,走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約一個月後,小女孩再次回到醫院接受化療和後續檢查。老師告訴我,她進步了許多,這讓我對即將與她的再次相見充滿了期待。果然,她的上肢活動能力有所恢復,現在甚至能夠和老師擊掌了!雖然動作還不夠靈活,但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她有時還會調皮地轉過頭背對老師,和老師玩耍。這些小小的互動,對她來說是巨大的突破,也為原本沉重的病房帶來了更多的歡樂。最近幾次治療,她已經能夠在扶持下維持坐姿,而且時間越來越長。她的進步不僅讓我們治療師感到無比欣慰,也讓家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能讀到堅強與信心的增長。
她的認知能力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所以在力量訓練之外,我們還會花時間陪她聊天,也與她的家屬交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陪伴。我們想讓她知道,她並不孤單,我們始終在她身邊,與她一起面對這一切挑戰。
這段實習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作為一名兒童職能治療實習生,我深知我們的職責不僅僅是幫助孩子恢復身體機能,還包括心理上的支持和陪伴,以及為家庭提供社會資源。我們可能會幫助她租借輪椅輔具,讓她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並有更多不同的互動。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仍會抽出時間去病房看望她,陪她遊戲,帶給她一點點的歡樂和希望。有一次,我帶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小雞玩具去病房,她看到後露出了愉悅的神情。我把小雞遞給她,雖然她無法完全抓住,但她輕輕地觸碰著,露出了笑容。這些微小的進步和互動,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所做的價值和意義。每當她露出笑容,努力做出一個小動作時,我都感到無比欣慰,為她的堅強感到驕傲。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前方一定有希望。
對於這名小女孩,我們會繼續陪伴和支持她,幫助她在復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們希望她能夠早日康復,重返那個充滿笑聲和歡樂的家庭,去體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對於還在實習中的我,這段經歷是那麼特別。看到家屬的愛、老師的努力,激勵著我不斷學習與進步,為更多的孩子帶去希望和愛。這段經歷帶給我溫暖與力量。這名小女孩的勇敢與堅強,讓我看到了生命的韌性和希望的力量。她的復健之路深深地觸動了我,尤其是每次我們呼喚她的名字時,她那小小的、卻充滿感染力的笑容,將永遠激勵著我,無論是在之後的實習還是工作中,始終保持熱情與信心。
職能治療實習學生:陳昱螢、指導老師: 職能治療師 劉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