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秋涼月圓 2024 Oct

健康新焦點

胎兒 MRI精準判讀,緩減準媽媽憂慮

超音波檢查是產前胎兒評估的主要方法,在多數情況下,超音波的顯影已足夠提供婦產科醫師進行診斷。但在某些情況下,當超音波的影像品質受限於胎位、骨骼結構、母親體態與羊水量多寡,以及無法確認的疑似結構異常時,胎兒磁振造影 (MRI) 現在已成為超音波檢查的重要輔助方法。

磁振造影(MRI)是將人體置於磁場中以無線電波脈衝改變人體內水分子(氫原子核)的運動,人體內不同的組織可產生不同的磁矩變化訊號,經過電腦處理之後,磁振造影能夠提供多方向、多切面、高解析度的影像。不同於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沒有游離輻射,同時磁振掃描也不注射對比劑或鎮靜劑,在符合磁振安全規範下的掃描操作,對母親及胎兒來說均無傷害性。迄今為止,尚沒有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期間使用磁振造影會產生對寶寶有害的影響。

胎兒 MRI 是一種非侵入性成像測試,可提供有關胎兒結構的詳細訊息,主要作用是確認或排除超音波檢查懷疑的病變, 以及確定其範圍,常用於評估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的異常情形。
臨床上許多案例的實際情況是先在超音波胎檢下,發現胎兒結構異常,經專業研判,磁振造影對此異常能提供更多有助於診斷的資訊,於是安排磁振造影掃描進一步確認。磁振造影和超音波的成像原理不同,各有所長,相輔相成之下,對於釐清胎兒異常,可說是如虎添翼。

胎兒 MRI 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實踐,部分原因是人們對胎兒手術和胎兒醫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它可以同時對不同器官系統進行成像,並具有影像的可重複性,產生類似產後掃描的影像,從而促進手術計劃和介入。它有助於預測產後管理和遺傳諮詢。

根據研究,一般放射診斷科醫師必須在接受小兒放射科或神經放射科次專科的訓練後,搭配進一步的胎兒影像學訓練,方能在胎兒磁振造影的判讀上得心應手。因為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胎動不能預測與視野無法控制,進行胎兒磁振造影掃描比一般成人磁振造影的難度高出許多,磁振造影胎檢必須針對每次胎兒的移動做即時且機動的調整,以確保影像品質,並準確地初步判讀。臨床上,需要磁振胎檢的個案數並不多,因此當責放射科醫師需要經歷數年的經驗累積加上觀察各類不同胎兒異常後,才能提高對胎兒異常的敏感度與判讀準確度。

彰化基督教醫院有多年的的磁振胎檢實務臨床經驗,並擁有具此專長的醫師,執行胎兒MRI的技術十分成熟,對準媽媽來說,透過對胎兒健康的更多認識,並提前與相關專科醫師對談與諮詢,能讓孕期的憂慮獲得緩減,減少孕期壓力。在少子化的國安危機下,能照顧到更多台灣寶寶的身體健康與安全,就是對國家極大的貢獻。

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 楊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