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秋涼月圓 2024 Oct

健康新焦點

腹膜透析,肌勵人生

台灣腎臟疾病高達12%也就是每8位成人有1位可能患有腎臟病。 而且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超過九萬,位居全球第一。透析率也在逐年增加,從2015到2019年每年約增加2%-3%。透析發生數從2015 年11,184 人,增加至2019 年12,475 人。

在2019年,使用腹膜透析的人口有1,177 人(佔9.4%)。對於使用腹膜透析的人,有較高的比率會產生肥胖(56%)以及糖尿病(4~12%),其中一個原因是再透析前就已經是糖尿病或是肥胖患者本身血糖控制就不好,還有就是有部分透析液是由葡萄糖所組成,會影響本身的血糖值。上述這些併發症,再加上長期不運動,除了體型可能會越來越胖外,研究上也顯示,有10~70%的機率會有肌少症的發生。此外,也可能會併發心血管相關的疾病,也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在2022年,心臟疾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名,而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位居第十名。洗腎病友罹患心臟衰竭風險為一般人10倍以上。運動被證實有助於控制血糖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需要運動來避免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開始運動前,我們需要了解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1.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很重要。
2.不建議進行劇烈與接觸的活動,以及避免腹部受撞擊,或是急速增加腹壓的運動。
3.運動時導管要固定,避免拉扯。
4.運動完要清理導管處,避免汗液造成感染。
5.運動時,如頭暈、感到喘、感到明顯的心跳加快、冒冷汗、臉色蒼白、噁心、 胸悶、胸痛、疲倦無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並休息,必要時應及早求診。
6.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與醫護人員討論運動的注意事項,才能安心的進行運動。
7.運動前可以吃一些小點心。
8.如果引流出的液體呈粉紅色或是紅色,須暫停運動並與醫護人員討論。
9.剛進行手術放置導管的個案,以下幾點提醒:
10.行走是安全的。
11.避免會增加腹內壓的活動。如:拿5-10公斤重的物體(無法抱小嬰兒或是寵物以及避免扛5公斤以上的米或是家電)、仰臥起坐。需延遲4-6週。
運動設計的部分,會建議由三個環節所組成,暖身、主要運動、緩和(圖一)。先進行5~10分鐘的暖身,暖身顧名思義就是讓身體暖起來,可以原地踏步或是做一些簡單的靜態伸展。接下來可以進行20~30分鐘的主要運動。最後執行5~10分鐘的緩和運動,像是緩慢的原地踏步、靜態伸展搭配呼吸等。

主要運動可以由核心運動(圖二)、上肢運動(圖三、圖四)和下肢運動(圖五、圖六)組成。在執行時,可以自由搭配如1個核心運動加上兩個上肢運動以及兩個下肢運動。每週1~2天。每個動作可以執行8~10次/回合,重複1~2回合,每回合間可以藉由緩慢踏步來休息。可以在坐姿或是站姿下執行。如果要增加強度,可以同個動作增加1回合,或是再加入一個核心、上肢或是下肢運動。建議在運動時的強度以有點累,但還可以與他人聊天的程度,如果喘到不能說話,那代表運動強度太強了,可以減少整體執行的時間或是次數,或是中間休息時間拉長。運動過程中不會覺得腹部有特別擠壓或是不適的感覺。

此外也可以藉由快走、固定式腳踏車進行心肺耐力訓練,每週3~5次,每次10~30分鐘,視自身情況慢慢增加時間或是天數 。如在運動上有任何疑慮或是不適,建議與醫護人員討論運動的注意事項。
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吳景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