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健康一夏 2024 Jul

健康新焦點

坐骨神經痛?!其實是薦髂關節痛

廖女士68歲,於多年前進行腰椎融合置入骨釘傳統手術,近幾年開始無法持續行走太久,因最近兩個月前跌倒臀部及腰部著地後,導致左側腰部疼痛加劇,無法挺直、久坐,需要他人協助才能起身,甚至爬樓梯時也會有所困難,因疼痛也導致夜間睡眠品質變差,疼痛指數高達8分(滿分10分)。原先求診至其它院所治療,他院醫師評估後,建議需要再次進行全身麻醉的腰椎骨釘移除並且重新置入骨釘手術,但因為廖女士多年前經歷傳統腰椎10多小時開刀經驗後,讓她非常擔憂及害怕此手術方式,而在親友介紹下至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陳建民主任的門診求治,經過團隊檢查評估後確定為傳統腰椎手術後以及因外力跌倒關係導致左側薦髂關節疼痛問題,可使用局部麻醉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神經阻斷手術。

薦髂關節痛原因:在脊椎最下方(腰椎和尾骨之間),由五個薦骨所組成(S1-S5),形狀像倒三角形(?骨關節),主要為支撐脊椎最下面的關節,及左右兩側的髂骨所構成的關節,為全身承受最重之關節,也因長期姿勢不正常或脊椎手術後長節融合手術後,受力不均導致薦髂關節發炎,產生走路時疼痛、下背痛或臀部牽引至腿部肌肉疼痛造成痙攣。此疼痛可能與坐骨神經痛或腰椎椎間盤突出相似,例如: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行走疼痛。在複合式開刀房裡,使用導航設備,先把患者薦髂關節定位後,再行微創脊椎內視鏡神經阻斷手術使用不到0.5公分的最細小公分管徑,來幫患者處理導致疼痛神經阻斷,局部麻醉,感染率低、無置入物、無鋼釘、無引流管,手術時間約50分內結束,可當天出院,但並非所有病患都能適合此手術,仍需個別評估。

廖女士手術後即可下床走動,術後疼痛感大部分已解除,已無先前之不適,並且可以挺直腰身、自行起床、爬樓梯也無礙,生活品質明顯改善,術後隔天即出院回家。

*此手術技術為彰基神經外科團隊共同研究並於2023年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Navigation-Assisted Full-Endoscopic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 Versus Fluoroscopy-Guided Cool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acroiliac Joint Pain Treatment: Comparative Study. Neurospine, 20(1), 141–149.

彰基神經外科團隊
神經外科主任 陳建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