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安心防疫 2020 Jul

健康新焦點

能呼吸是很重要的事

最平凡的事物是最常被忽略的,像是呼吸一樣。當這項權力因疾病被剝奪之後,你卻無法生存。近年來,台灣健保支出在癌症的比例逐年攀升,而肺癌的支出已經躍升至各癌別之冠。這事歸咎於肺癌的高發生率(一年新診斷肺癌人數約13,000人)及高死亡率(一年因肺癌死亡人數約9,000人)。高死亡率主要來自於腫瘤的特性及大部分初始診斷就已經是末期病人。曾經有個病患呼吸急促的問我:『醫師,我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早知道?你推斷這個疾病在診斷前已在我身上存在多久了?醫師,我還有多久時間可以存活?』

這些問題也許會有人用冷冰冰的統計數據回答:『末期的病患存活期約半年到一年』。但這些統計(1)來自於5-10年前的資料;(2)代表的是平均,而非個體。隨著時代的進步,針對早期肺癌的篩檢有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幫助,在診斷方面,除了傳統的電腦斷層定位切片外,胸腔內科也多了氣管內視鏡超音波定位切片以及影像導航系統定位切片,大幅降低氣管鏡操作時間,減少病患的不適。治療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針對晚期肺癌除了一般傳統化療之外,目前更多了標靶藥物、免疫藥物治療,而治療的副作用也因止吐藥及輔助藥物的進步大幅降低。疾病本身不恐怖,沒有依照醫囑接受治療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有位88歲高齡的患者因為左側肺部大量胸水導致呼吸困難,在家屬的配合與鼓勵之下,接受胸水引流治療,後來經病理科證實為末期肺腺癌所導致的惡性胸水,腫瘤細胞分子檢查發現有ALK突變情形,經過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一周後,病人從臥病在床變成可以坐起,生活可以半獨立。另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性,因為慢性咳嗽呼吸困難至門診就醫,當時肺部X光檢查發現兩側肺部滿滿全都是腫瘤,一位體態壯碩的人一移動就上氣不接下氣,這種情形跟他魁武的身材形成相當大的反差,緊急安排他住院切片檢查,病理報告也是肺腺癌,但卻沒發現任何有意義的基因突變,而其太太看他快速變差的病情也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但經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給予化學藥物治療,病情也逐漸獲得改善,病人臉上充滿疑問的表情問我:『為什麼我打化療跟連續劇上所出現的情形不太一樣?我並沒有嘔吐及掉髮的情形。』是的,醫師會根據腫瘤的特性選擇適合的化療藥物以及其輔助治療的使用,是可以大幅下降這些不舒服的情形,經過幾周的治療之後,肺部的腫瘤竟幾乎快完全消失。像這類的事情,以前覺得是神蹟。但在醫學技術與藥物的進步下卻屢屢發生。可是仍也有少部份患者誤信偏方,耽誤治療的情形,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正常呼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對某些人卻是種奢侈品。相信對的人、做對的事,這便唾手可得。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林俊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