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乳癌的治療手術扮演著重要的腳色,通常是先開刀後,再決定要不要做化療或其他治療;目前乳癌治療的觀念一直在改變,在腫瘤沒有開刀前就會建議先進行藥物治療,我們稱作”前導型藥物治療 Neoadjuvant therapy”。前導型治療過去最早指的是:用化學藥物在開刀前先進行治療,目前廣泛性的可以包含化療藥物單獨或合併標靶藥物、抗賀爾蒙治療或是手術前的放射線治療,目的是在手術前腫瘤還在時進行治療,藉以瞭解治療的成效及減少腫瘤侵犯範圍,進而減少需要手術的範圍及傷害。前導型治療的目的分為幾種:
一、縮小腫瘤的大小及侵犯的範圍:將原本不能開刀的患者藉由藥物治療變成可以開刀;或將原本腫瘤較大,需要進行乳房全切除的患者,讓腫瘤縮小到可以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或是原本患者腋下淋巴有轉移,藉由前導型化學治療有機會將原本有轉移的淋巴結變成沒轉移,進而減少需要進行腋下淋巴廓清的機會及範圍。
二、測試藥物的生體活性:當腫瘤還在體內,在手術前先進行藥物治療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效,如果腫瘤大小有變小就代表使用的藥物是有效的,這時候可以不急著開刀,可以適當的使用有效的處方繼續給藥。
三、減少遠端轉移的風險:過去認為在手術前給與前導型化療可以減少遠端微小轉移,減少手術後早期遠端轉移或局部復發的風險;但在一些臨床試驗發現,化療藥物不管是手術後給予或是手術前給予,並不影響整體復發率或存活率。但目前一些較新的研究顯示:在較長時間的追蹤,對於三陰性乳癌及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患者,給予前導型化療,長期的預後有較佳的趨勢。
前導型藥物治療常見的問題?
*怎麼知道藥物治療有沒有效?
化療藥物通常反應較快,有沒有效果,使用到兩次,大概就可以進行評估,如果有效可以使用同樣的處方繼續治療;如果沒效,就可以換其他藥物治療,減少使用沒效藥物造成的身體損傷及時間的浪費。抗賀爾蒙藥物有較少的副作用,相對化療藥物較溫和;同樣的要看治療效果也需要較久的時間,通常評估時間建議以三個月為一個階段。如果腫瘤有縮小或沒有變大,則可以繼續治療,但如果腫瘤變大,則建議換藥或改為接受手術。
*前導型藥物治療要給多久?
一般前導型"化學治療"適合的藥物治療週期是6-8個週期,通常以一個週期“三個禮拜”來計算,通常是四個多月到半年;如果是前導型"賀爾蒙治療"則建議治療6-9個月(甚至到一年不等),待腫瘤達到適當治療反應時,才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如手術切除…等治療。
*前導型治療後有沒殘存腫瘤意義有何不同?
目前的研究顯示:接受前導型化學治療後腫瘤完全反映(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較有殘存腫瘤的患者有較好的預後;這對病患後來的治療方向決策有相當的幫助。針對無殘存腫瘤的這個族群患者,預期預後較好,可以減少後續藥物或放射線治療;而有明顯殘存癌細胞的患者族群,建議可以接受後續藥物及放射線治療,來減少疾病復發進而提昇治療的成績。
目前由於治療藥物的進展,乳癌患者治療的成績已大幅改善;接受適當的治療方式及配合治療團隊的規劃仍是乳癌治療的關鍵,患者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治醫師醫師、陽明大學藥理學博士 賴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