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台灣每年洗腎的人口都持續在增加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洗腎人口增加的原因包括:老化、三高等慢性病人增加、不當用藥習慣、病人存活率提高、全民健保實施、透析醫療品質佳和腎臟移植率低。因此,洗腎變成是一種取代腎臟功能和延長壽命的方法。您可能有聽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但您知道又有多少人在使用嗎?血液透析即是我們常耳聞的「洗腎」,一週要洗三次,占大約9成的腎友。腹膜透析則是「洗肚子」,需要每天洗但是時間較彈性,占大約1成的腎友,目前使用腹膜透析的腎友人數約6-7千人。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往往自主性較高,不用受限於時間和地點就可以執行透析,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忘記自己是個病人。
然而,對於一個需要終生洗腎的人來說,長期下來所造成的生活品質變差、心情低落、身體活動變差和疲勞感都是我們不可忽略的。衛教腎友們要適當的運動和預防併發症(包括:身體機能變差、心肺功能降低、肌力降低、肌少症、衰弱、孤立、疲勞)就很重要。運動的好處甚多,其中穩定血糖、血壓、血酯,降低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間接減少死亡率和功能喪失。另外,約1/4的腎友有憂鬱的困擾,運動也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的風險。
怎麼動?會不會有管線脫落、疝氣、增加腹壓、滲漏的風險?是大多數腹膜透析腎友們會有的疑慮。首先幾個觀念要釐清,以往常聽到說「咳嗽、舉重物會增加腹壓,其實不然」因為它對於腹壓的增加其實影響不大。反而是「核心肌群要訓練」,訓練腹部的肌肉可以降低疝氣和滲漏的風險。甚至文獻指出透過「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可以提升自信心、改善生活品質和維持體態,「阻力訓練」例如:承重、彈力帶等可以增加肌力和心肺適能。因此建議腎友們可以維持一週3次一次3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
切記運動要遵循漸進,保持在運動過程中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尚可以說話。如果能力許可要增加運動強度的話,可以手握水瓶、彈力繩或是提高每次動作的次數(20下→30下)。沒有一套運動處方適合全部的人,只有你適合哪種運動。「不動是最壞的選擇」,調整一下運動強度和運動種類,每一個人都可以享有「腎」利的人生。
以下是30分鐘的運動範例:
暖身(原地踏步5分鐘) → 雙手手肘彎曲伸直(20下) → 雙手互握放在脖子後方,再向上伸直(20下) →雙手平舉至90度(20下) →雙手交叉開合(20下) → 坐姿下膝蓋彎曲伸直,左右腳分開做(20下) → 雙腳墊腳尖(20下) →單腳站立,另一腳彎曲至臀部(20下) → 坐到站(20下) → 坐姿下軀幹左右旋轉(20下) → 坐姿下右手碰左膝蓋、左手碰右膝蓋,分開做(20下) → 緩和(原地踏步5分鐘)
參考資料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5&pid=1200)
2.Tharshika Thangarasa , Rameez Imtiaz, Swapnil Hiremath, and Deborah Zimmerman (2018)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3.Myriam Isnard?Rouchon, Mike West, Paul N. Bennett (2019)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people receiving peritoneal dialysis: Why not?
(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陳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