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新春迎喜 2024 Feb

健康新焦點

上班下班,預防糖尿病來跟班

根據衛福部統計,111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達256萬,其中年輕人占相當大比例,約每三名患者就有一名未滿60歲。糖尿病對於年輕患者,尤其是上班族群之威脅遠大於年長者,不但罹病年數會更長久,更有機率養成糖尿病併發症,進而增加醫療負荷,也因就醫所需,減少工作日數,衝擊經濟與社會成本。如何減少上班族之糖尿病風險是眼前一大課題,不容忽視。

上班族如何預防罹患糖尿病,有以下建議:
1.定期接受糖尿病篩檢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40歲以上或具至少二個糖尿病危險因子之民眾應每三年篩檢一次,如此可盡早發現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100-125 mg/dL或服用75 克葡萄糖水2小時後血糖140-199 mg/dL或糖化血色素5.7%-6.4%)。對於糖尿病前期,許多大型研究已顯示即時的介入、改善生活型態,是可以阻止或延緩糖尿病的形成。

2.控制體重
體重增加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有直接的相關,故減重可有效預防糖尿病。對於超重的糖尿病前期者,將體重減5%-10%便有可能使糖尿病前期逆轉,恢復正常代謝。因此生活型態改變應以達成體重減輕為主要目標。

3.健康飲食
若排除減重效果,目前尚無強烈證據顯示特定飲食方式或食療法可預防糖尿病,因此飲食應以可達到減重,可長久遵行,並可促進健康為主,例如地中海飲食及DASH飲食。限制醣類攝取,如低醣飲食或生酮飲食雖然有助減重與控糖,但相對的會攝取較多脂肪與蛋白質,因此必須慎選優質的食材。若攝取了不健康的脂肪與蛋白質種類反而徒增疾病風險。改變飲食模式,例如間歇性斷食,對於糖尿病前期者來說不一定可有效預防糖尿病,反而可能因血糖幅度變化影響胰島素分泌與胰島素敏感度。處於飢餓狀態並可導致疲累與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工作表現。目前較有證據可預防糖尿病的飲食習慣是每日早起吃早餐,且最好是在8:30以前吃。因此建議出門上班前應先在家吃完早餐,並且選擇營養有益的食品,避免購買現成的漢堡、奶茶等不健康的早點。

4.規律運動
許多研究皆顯示運動對糖尿病有益,可減少胰島素阻抗,改善葡萄糖代謝,且每周150分鐘的中度運動便可顯著降低糖尿病風險。建議至少每周五日每次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 (如跑步、游泳)。若再加上阻力訓練 (舉重、彈力帶等)預防糖尿病效果更佳。上班族並可於日常行動中提升運動量,例如上下樓不搭電梯,快步走路,車停最遠的停車格,更勤奮的性生活等等。靜態工作者特別需避免久坐不動。久坐不但有礙葡萄糖代謝,增加糖尿病風險,也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相關。建議每坐30分鐘應起立,活動筋骨。

5.戒菸
除了導致心血管疾病與癌症,一些大型研究並顯示抽菸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故糖尿病前期者更應鼓勵戒菸。因戒菸容易使體重增加,在戒菸過程中必須更積極控制體重。

6.適量睡眠
研究顯示每日睡眠少於6小時或多於10小時都可增加糖尿病風險,因此糖尿病前期者應避免熬夜與賴床。最佳的睡眠習慣是每夜睡足7小時,且每日 (包括周末假日) 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

7.藥物
若生活型態改變有所困難,則可考慮使用目前已證實可預防糖尿病的藥物。其中最受建議的就是普遍用來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metformin。抗拒吃藥者或許會認為長期服藥來預防疾病是本末倒置。然而metformin是個安全,副作用少的藥,不會造成低血糖,非糖尿病者也可服用。而且因是老藥,普及又便宜,用於預防糖尿病其實頗具經濟效益,利大於弊。欲使用metformin前須由醫師評估,請勿自行購買。

如以上建議,面臨糖尿病之威脅上班族可採取多項防範,並非束手無策。盡早投入預防,避免糖尿病跟上班,這對自身健康將是最好的投資。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許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