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醫療急先鋒 2024 Jan

家庭醫師

潛在的健康威脅—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由多個危險因子同時存在所組成的集合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遠比這些因子單獨存在時更為嚴重。相對於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群,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2.35倍,中風的風險約為2.27倍,高血壓風險增加4倍,高血脂風險增加3倍。因此,預防代謝症候群不僅有助於減少其本身的風險,還能有效降低各種其他常見疾病的發生風險。

原因:
代謝症候群的形成涉及多種因素,其中包括遺傳、生活方式和環境。肥胖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腹部肥胖。此外,缺乏運動、高糖分飲食、高脂肪飲食、吸菸、壓力以及睡眠不足也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可能會干擾體內激素、血糖和脂質的正常代謝過程,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定義:
各國對代謝症候群的定義存在一些差異,而在我國,目前所採用的標準乃是基於2007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公布的版本。根據該標準,代謝症候群包含了五項危險因子,只要符合其中三項以上即可被歸類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2. 血壓異常: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或已經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3. 高血糖:空腹血糖≧100 mg/dL,或已經服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4. 三酸甘油酯偏高≧150 mg/dL,或已經服用降三酸甘油酯的藥物。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過低: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預防:
1. 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均衡飲食,限制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品的攝取,有助於維持體重並穩定血糖水平。
2. 定期運動:定期運動能有效減少腹部脂肪積累,降低血壓並改善血糖控制,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手段。
3. 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適量飲酒、確保充足的睡眠以及有效應對壓力,有助於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4. 定期檢查與控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能夠及早發現和控制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指標,如血壓、血糖、脂質等,推薦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檢查。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受多重因素影響的疾病,與肥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習慣息息相關。除了做健康檢查評估身體組成及血糖、血脂有無異常外,符合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更要定期至家醫科或健檢中心做心血管疾病的評估,包括心血管風險因子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周邊血管動脈檢查、心臟電腦斷層攝影等等,在疾病發生之前及早介入預防以避免慢性病的產生。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
2.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家庭醫學科醫師 蘇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