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愛的聖誕 2023 Dec

家庭醫師

健康Q & A~護腎沒撇步,六大黃金守則要遵守

吳阿姨為糖尿病患者,最近一直有一個讓她困擾的問題,就是晚上頻繁起來上廁所,檢查結果發現吳阿姨有嚴重的尿道炎,建議吳阿姨可能需要就診並用藥控制,吳阿姨問是不是因為吃太多糖尿病的藥物才會這樣,聽朋友說糖尿病吃太多藥之後就要洗腎了。

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指數35的梁伯伯,上個月身體不適剛出院返家,鄰居好心拿來強健身體的草藥,梁伯伯連續每天喝了2個禮拜,有一天在家裡昏倒,送到醫院發現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已經只剩8-9,必須做洗腎的準備工作了……

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在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病,若慢性腎臟病沒有控制好就會面臨到要洗腎的風險,目前台灣洗腎人口比例及盛行率都是全球之冠,洗腎不像其他疾病,可能一段時間後就能結束的治療,而是往後餘生都需要不間斷的頻繁往來醫院,對於身體及生活品質都有極大的傷害及困擾。通常慢性腎臟病第一期跟第二期,若沒有出現蛋白尿或血尿,就只要將相關疾病控制穩定,持續觀察就好,但若進到第三~四期就需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甚至飲食及飲水都需要嚴格控制,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一旦進入第五期就可能需要面臨洗腎的階段。

導致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人以為吃太鹹會洗腎,但其實重鹹、重口味導致洗腎的原因排名只是第二名,洗腎族群中其實有一半以上的洗腎患者都有糖尿病問題。目前醫療界發現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6、4、3、2倍。代謝症候群一般指的是,有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三酸甘油酯偏高)」和二害「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足」,以上五項危險因子中若有符合三項或三項以上。

若想維持腎臟健康,六大黃金守則要遵守:
*控制三高及體重:維持標準體態,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控制在18.5到24 kg/m2之間,男性腰圍小於90cm、女性腰圍小於80cm,有助降低三高風險;若已經有三高、腎臟或泌尿道方面等慢性病患者,需定期門診追蹤,配合醫師指示用藥及治療,以減少腎臟功能的傷害及退化。
*規律運動:2020年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533運動法則」,建議運動頻率每週5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可改善代謝症候群,減少得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
*健康飲食:建議每日的飲食內容依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的六大飲食建議份數來攝取,鼓勵多攝取當令新鮮各色蔬果及食材,減少加工、醃製、油炸或其他高脂高糖食品、重口味及含糖飲料。
*避免不當藥物:台灣藥局密布,藥物取得容易,民眾常就直接買止痛藥、抗生素、感冒消炎等成藥服用,造成藥物濫用,導致急慢性腎損傷。而且,國人習慣好康道相報,將自己覺得很棒的草藥或藥品分享給親朋好友,但來路不明的中草藥、電台藥,或是未經醫師指示的各式藥物或保健食品,可能都有大量農藥殘留或是未經核可的風險,若有想要使用相關藥物,建議要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針對自身情況安全用藥,以免造成肝、腎的損傷。
*足量飲水、不憋尿:沒有醫療限水的情況下,建議成人一天飲水量可以自己體重乘以30毫升來計算,例如:一位60公斤的成人,就是每天應攝取60*30=1800Ml飲水量;另外可觀察自己尿的顏色,若是透明無色或淡黃色則是正常,如果變深黃色或茶色,可能身體水分不足,需多補充開水;若是其他顏色或是有沉澱物,建議需要進一步就診檢查。有些人因擔心在外上廁所不方便,而減少喝水或憋尿,很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長期的急、慢性泌尿道感染,對於腎臟功能也是一種傷害。
*戒菸及勿熬夜:抽菸及熬夜都會增加肝臟及腎臟額外負擔及功能惡化,所以,盡早戒菸及早點睡才是良方。
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被定為「世界腎臟日」,主要呼籲全球重視慢性腎臟病的早期檢測及預防。慢性腎臟病早期沒有症狀,提醒注意五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也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五種症狀,但當這五種症狀出現時,腎功能幾乎已到第四期、第五期,等到此時才控制為時已晚,建議要在慢性腎臟病初期就要開始及早注意及控制,鼓勵大家可使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早檢查可幫助及早覺察身體狀況,及早控制。
護腎沒有撇步、偏方,只要控制好自己的體態、慢性病,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不亂吃藥、充足飲水、不憋尿、早睡早起、健康生活不抽菸,不只腎臟被保護起來,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人生之路才能走得長久。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蘇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