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愛的聖誕 2023 Dec

健康新焦點

疫情趨緩出國旅遊,小心臭蟲來掃興

疫情趨緩,出國旅遊者眾,然而近期歐洲甚至亞洲地區如韓國、日本及香港卻爆發臭蟲危機!?什麼是臭蟲呢?出國時又該如何注意是否有臭蟲的侵犯呢?

臭蟲又名床蝨(學名:Cimicidae),是一隻約1.5到5毫米長的昆蟲,顏色為淺棕色或紅褐色,身形扁平橢圓形樣,主要在夜晚及陰暗角落活動,可怕的是成年臭蟲耐餓又耐寒,在不進食的狀況下可以存活長達一年。臭蟲會吸食人類的血液,它們咬人時會注射一種含有麻醉、血管擴張和抗凝血作用的唾液,以幫助持續吸血,因此被咬者可能不會立刻感受到疼痛或癢腫,使得紅、癢的腫塊在幾小時或幾天後才成群出現在臉部、背部、手臂和腿部等暴露在外的皮膚上。被臭蟲咬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症狀,大部分只有輕微的癢感,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紅腫和發炎,甚至嚴重過敏反應。

出國在外,要怎麼避免臭蟲上身呢?前往臭蟲疫區國家時,行李箱可選擇硬殼材質優於布面材質,布面行李箱較有機會被臭蟲鑽入。入住飯店時,可以先用手電筒檢查枕頭、被單、床罩、家具或牆邊的縫隙是否有臭蟲黑棕色的排泄物、蟲卵蟲殼或蟲體,或是觀察被單上有無血斑,確認無臭蟲後,再遠離床邊及牆邊打開行李,衣物用密封性塑膠套封存,床面可舖上防塵床套。不僅在飯店,公共地區如電影院坐墊、交通工具座椅縫隙等都可能有臭蟲的蹤跡,因此擔心的話應避免長時間待在需久坐的場所。

臭蟲不喜歡高溫或有光的環境,因此返國後,可在明亮空曠的地板上打開行李箱,避免臭蟲跑到家中地毯、沙發或床鋪上。如果在行李或衣服上發現臭蟲,可使用至少60度高溫熱水清洗衣物,烘衣機加熱、熨斗蒸燙或在室外日光曝曬至少20分鐘等方式處理,亦可使用吸塵器去吸環境中的臭蟲。

若旅遊者不幸被臭蟲咬傷,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清洗,接著以冰敷方式減少癢感,並搭配口服抗組織胺及外用類固醇藥膏使用,若範圍擴大或症狀加劇,則建議就醫尋求治療。
在旅行前,旅遊者應確保接種必要的疫苗,備齊個人藥物和常用的急救用品,並持續關注目的地的健康警示和建議。近期全球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出發前可接種流感疫苗並做好防護措施。如果要前往臭蟲或瘧疾流行疫區,甚至是高山地區,可至彰基旅遊醫學門診做諮詢,備妥預防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哦!

參考文獻:
1. Burns DA. Disease caused by arthropods and other noxious animals. In: RH Champion, JL Burton, FJG Ebling, ed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5th edn, Vol. 2.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2: 1287–1288.
2. Bullous reactions to bedbug bites reflect cutaneous vasculitis. Am J Med. 2012;125(7):688.
3. Bed bug aggregation on dirty laundry: a mechanism for passive dispersal.
Sci Rep. 2017;7(1):11668.
4. Bedbug bites: a review. Int J Dermatol. 2004;43(6):430.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郭馨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