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愛的聖誕 2023 Dec

健康新焦點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

曾有過突然的胸悶和喘不過氣,胸痛蔓延至整個背部的感覺嗎?這很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徵兆之一。隨著飲食精緻化(高油、高鹽、高糖)、不良生活習慣(久坐不動、抽菸、喝酒等)、肥胖及三高等因素,發生心臟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穩坐第二名多年,近十年高血壓性疾病也悄悄從第八名上升至第六名,顯見心血管疾病相關議題不容忽視。

心肌梗塞是一種心臟疾病,簡而言之就是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氧受損,動脈粥狀硬化就是心肌梗塞的常見原因,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攜帶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引起發炎反應、形成斑塊,長久下來造成血管狹窄、失去彈性,最終發生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塞。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可能原因有血脂異常(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血壓、高血醣、肥胖、抽菸及缺乏運動等,我們該如何從飲食及生活習慣去預防呢?
1. 避免反式脂肪
植物油經不完全(或部分)氫化的過程,產生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長久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式脂肪常見油炸食物(洋芋片、炸雞、薯條)、精緻糕點(蛋糕、麵包)及酥皮類點心(奶油酥餅、月餅、燒餅、各式塔皮)當中,另外也存在任何我們可能選擇的包裝食品當中,衛福部自2008年起,強制規定市售包裝食品應在營養標示內標示反式脂肪含量,更在2018年,規範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或部分)氫化之植物油。建議民眾除了減少食用上述飲食外,更應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避免包裝成份含有「氫化植物油」、「不完全(或部分)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酥油」、「奶精」、「人造植物奶油」等字樣的食品,當個聰明選、健康吃的消費者。

2. 低鈉飲食
長期高血壓會促成動脈粥狀硬化,已知高鈉飲食即是導致血壓高的原因之一,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普遍國人鈉攝取量皆超過衛生署建議的2400毫克(鹽巴6公克)。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的鹽巴,以一碗杯麵來說,就有高達3.5-4.5公克的鹽巴,家裡烹煮的湯,看似清淡,但喝上2-3碗,鹽份攝取也有2-3公克。建議飲食少喝湯、沾醬、醃漬物及加工製品(香腸、培根、零食等),選擇原型食物、烹調多使用辛香料(蔥、薑、蒜),減少調味料的使用,民眾在選購包裝食品時,也可透過閱讀營養標示,挑選鈉含量較低的食品。(低鈉食品定義:每100公克或毫升,鈉含量低於120毫克。)

3. 戒菸與規律運動
吸菸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高達2-7倍,研究指出,尼古丁會加快動脈硬化、血管失去彈性,容易造成心肌梗塞,長期接觸二手菸,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血管彈性,是眾所皆知的事。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週75分鐘劇烈的有氧運動,加上每週至少2天阻力運動,減少久坐的時間,即便是低強度的運動,也可以降低一些因久坐帶來的風險。鼓勵民眾戒菸並開始規律運動,保護血管從這一刻開始。
秋冬之際,正是心肌梗塞的好發時期,按醫囑使用藥物外,也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造成身體不適。當然,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建議民眾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時刻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參考資料
1.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
2. 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檢自: https://www.mohw.gov.tw/cp-16-74869-1.html
3. 衛生福利部。自107年7月1日,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檢自: https://www.mohw.gov.tw/cp-3794-41220-1.html
4. 衛生福利部。營養標示反式脂肪違規產品依法處辦。檢自: https://www.mohw.gov.tw/cp-3161-26173-1.html
5. 衛生福利部。抽菸造成心肌梗塞,國人多不知。檢自: https://www.mohw.gov.tw/cp-3217-22901-1.html

體系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呂彥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