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數位彰基 2023 Nov

家庭醫師

健康Q&A~糖尿病足部正確照護,避免病變發生

阿源伯今年74歲,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家人發現,阿伯左腳大拇趾下方發出惡臭及滲液,就醫後醫師表示傷口很深,潰瘍嚴重,須截肢處理,家人才驚覺原來爸爸的足部潰瘍問題已經那麼嚴重。

糖尿病控制不佳容易發生的合併症包括: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症):腦血管併發症、心血管併發症、周邊動脈疾病;以及糖尿病足部病變。?

眾多合併症中,糖尿病足部問題相對來說是悄無聲息的,卻是最需要仔細留意的。研究顯示,糖尿病人截肢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年紀增長、營養不均、血管硬化、血液循環不良等因素,造成足部血流供應減少。若加上末梢感覺神經麻痺,足部冰冷、感覺異常等上述原因,都容易導致足部受傷而不自覺,或傷口不易癒合,甚至嚴重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全身性敗血症等,危及生命時,需要截肢才能保命。預防勝過於治療,正確的足部照護,能有效避免足部病變的發生。???

一、足部皮膚十大照護原則:???
1.控制: 控制好血糖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一般建議成人糖化色素<7%以內,超過65歲長者建議控制範圍<7.5%,健康狀況中等或差者,糖化血色素則建議控制<8.0-8.5%。???
2.戒菸: 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據統計,抽菸的糖尿病人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要及早戒菸。
3.檢查:每日檢視皮膚是否完整,尤其是指縫間,若發現有厚繭、灰指甲、雞眼等異常現象,請勿自行修剪、塗抹藥膏及使用市售的雞眼貼布,有問題要就診,請醫師協助處理。除了每日自我檢查皮膚外,糖尿病病友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由糖尿病衛教師或專業的醫療人員,做完整的足部檢查。?
4.清潔:每天用溫水(37-40℃)及中性肥皂清潔雙腳,尤其足部、趾縫,不可用毛刷刷腳,避免皮膚損傷,引發後續感染風險?。??
5.潤滑?:皮膚太乾燥時,更容易發生龜裂而引發感染,足部清潔、擦乾後,建議適當塗抹不含酒精的乳液,避免使用凡士林;另外指縫間要確實擦乾、通風,保持乾燥,過度潮濕、浸潤反而容易發生香港腳、濕疹等問題。??
6.修剪?:建議在光亮處進行,直線修剪,趾甲邊緣剪平,不要剪太短,可使用銼刀磨修邊緣,預防嵌甲、甲溝炎。?若病人本身視力不良,請勿自己剪趾甲,以免受傷,建議請親友或美甲師幫忙修剪趾甲。

7.合適的襪子?:選擇吸汗、柔軟的白色棉質襪子,且保持乾淨完整、不可有破洞,勿太緊及太鬆,且務必拉平整,因為襪子皺褶處會造成足部壓瘡,引發潰爛風險。??
8.護足、適腳鞋子的選擇:
*在室內也要穿上拖鞋,勿光腳走路,可以避免不小心撞傷或受傷。也不建議穿夾腳拖,因很容易造成大拇趾、食趾縫的壓傷、破皮。
*外出時要穿全包式、低跟、柔軟合腳的鞋子,避免穿涼鞋、拖鞋,尤其避免穿尖頭鞋,以減少足前部的壓傷。
*選購鞋子時間建議在下午或黃昏,因為下午雙腳的尺碼會比早上時略大。當左、右腳有差異時,要以最大腳來決定鞋子尺寸。
*穿鞋前要先檢查鞋內是否有小石子等異物,避免磨傷或碰傷腳部。
*穿新鞋後,當脫下時發現足部有水泡、皮膚破損或紅腫等情況發生,表示新鞋的尺碼或鞋型不適合,不宜再穿著?。??
9.避免用加熱產品:??因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差,對溫度感受變遲鈍,儘可能避免使用加熱產品,例如加溫毯、熱水袋或電暖器等,避免燙傷。?
10.正確坐姿:坐時或躺在床上時,切勿雙腳交疊於腿上(翹二郎腿),以免影響下肢循環,同時也可能引發腰酸背痛。?

二、糖尿病人的傷口照護:
1.糖尿病病人有任何傷口,都必須盡快做無菌消毒法的傷口照護:
*換藥前確實以清潔劑或乾洗手液洗手。
*備齊有效期限內的無菌棉棒、無菌紗布(或有防水膜的ok繃)、生理食鹽水、優碘或其他消毒藥水、3M紙膠等醫材。
*先用生理食鹽水潤濕的無菌棉棒,由傷口中心環狀往外數圈,將傷口上分泌物清洗乾淨;若棉棒有明顯髒汙,請再用生理食鹽水潤濕的無菌棉棒,再次由傷口中心環狀往外數圈,直到清洗後的棉棒沒有髒污為止。
*再用優碘或其他消毒藥水潤濕的無菌棉棒,由傷口中心環狀往外數圈,至少等候1分鐘以上,等到優碘乾燥後,再用生理食鹽水潤濕的無菌棉棒,再次由傷口中心環狀往外,將優碘乾燥後的咖啡色膜狀物擦乾淨。
*若醫師有開立抗生素藥膏,請用無菌棉棒均勻塗在傷口上,再用無菌紗布(或有防水膜的ok繃)蓋好傷口後,用紙膠固定好。
*每日換藥時注意觀察傷口變化,若有發燒情形、下肢傷口末梢顏色改變、傷口擴大、紅腫熱痛、臭味(異味)、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及分泌物增加等不正常現象,建議立即就醫。
2.傷口未痊癒時,請按時回診,醫師若有開立抗生素,必須依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勿使用非醫療人員指示的藥膏、來路不明藥粉、或藥草敷或擦在傷口上。

三、糖尿病人困難痊癒傷口的治療:??
1. 足部傷口若長期間無法癒合,經醫師評估可能有周邊血管阻塞,則可能開立藥物控制及適當的手術介入,例如血管重建手術等方式,讓阻塞血管恢復血流,增加傷口癒合的機會。對於截肢手術的後續照護及復健也有幫助。
2. 若傷口癒合狀況差,醫師可能建議採行高壓氧治療,可以增加血液中含氧濃度,改善組織中缺氧情形,促進傷口癒合、感染控制等。接受高壓氧治療,可能會有輕微白內障加重或暫時性的視力減退情形,若發生以下不適情形:呼吸窘迫、乾咳、全身抽搐、肢體麻木、耳鳴、暈眩、噁心、嘔吐、心悸、冒冷汗等,請告知醫療人員,讓專業醫師評估後,必要時可暫停或終止治療。

糖尿病足部病變導致截肢是糖尿病人的一大威脅,希望透過衛教及良好的足部照護,減少足部潰瘍的發生,即使已發生足部潰瘍問題,希望透過正確的傷口照護,增加傷口癒合,減少截肢悲劇的發生。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張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