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兒童肥胖 2023 Oct

健康新焦點

體重控制,不只是減重~維持健康體態,你用對方法嗎?

體重是最常用的測量方法,並且隨時有體重機就可以測量,最廣泛使用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即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以公尺為單位)的平方,可以確定自己的體位是否過重或肥胖的第一步。

18歲(含)以上的成人BMI範圍值  腰圍
過輕 BMI<18.5 kg/m2
正常體位 18.5 kg/m2 ≤ BMI<24 kg/m2

體位異常

過重:24 kg/m2 ≤ BMI<27 kg/m2
肥胖:BMI ≥ 27 kg/m2 

男≧90公分女≧80公分

除了體重以外,也可以透過量測腰圍,以呼氣結束時,量取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水平中間點,腰圍過大表示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的一種方法,囤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單看體重、BMI可能會高估過重但肌肉含量多的人(例如職業運動員或健美運動員)的肥胖程度,低估老年人因老化相關的肌肉質量流失的肥胖程度,亦可能忽略BMI正常但體脂卻過高的『泡芙人』。我們除了檢視體重以外,針對健康的體態,更希望肌肉量增加、減少惱人的體脂肪,肌肉量的增加能提高我們的基礎代謝率,讓體態更緊實,更能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這時可以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檢測,它是利用生物電阻法(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 BIA)分析身體組成的儀器,測量結果可得知體內總含水量、肌肉量、脂肪重量、體脂率、內臟脂肪指數/面積、四肢及軀幹個別的肌肉、體脂分布的情形等;綜合以上針對過重/肥胖者進行減重或體位正常但想減脂的民眾,建議除了測量體重、腰圍變化,再搭配身體組成分析,能更加客觀了解身體組成的改變。

體重控制有70%靠飲食,30%靠運動,簡單掌握以下幾點,養成『長期』的健康飲食習慣才是維持健康體態的不二法門!
1. 均衡飲食:根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飲食型態方面蔬菜、水果攝取量遠低於飲食指南建議量,主食過於精製,膳食纖維攝取量過低;蔬菜水果與高纖全穀類熱量密度低,膳食纖維豐富,提供飽足感,有助體重控制,降低熱量攝取,飲食份量建議可以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2. 控制熱量攝取:需要減重者,建議每天減少500大卡;也可以不特別設定熱量,只要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挑選出其中1-2個不好的飲食習慣來做改變,從減少或排除某特定食物攝取開始做起,例如:不喝含糖飲料、戒酒、減少加工品及油炸食物等。
3. 選擇原型食物:原型食物指未經加工且沒有添加物,保留原來樣貌、型態的食物;在忙碌的社會中,外食變成家常便飯,為了方便、快速相對加工食品也無所不在,食物經過加工後熱量會是天然食物的好幾倍,飲食上多專注在原型食物的選擇,也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熱量吃下肚。
4. 適量的蛋白質攝取:有助於肌肉量的維持,許多人想到體重控制、減脂,只知道雞胸肉、豆漿、蛋,但其實還有很多中低脂蛋白質食物可以選擇,例如:一般魚類、蝦仁、花枝、文蛤、豬里肌、去皮雞腿、濕豆包等;另外增加蛋白質攝取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於抑制食慾。

透過飲食的控制,能有效的減少體脂肪,歡迎諮詢營養師,進行體態控制,訂定個人化飲食,依照個人生活習慣不同進行調整,並設有身體組成分析儀提供檢測與報告分析。

參考資料:
1.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2&pid=9731(2023-09-10查閱)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台北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
3.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determining-body-composition-in-adults?search=body%20fat&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2~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2#H3273184673(2023-09-10查閱)
4.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106-109年)

體系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李孟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