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柚見中秋 2023 Oct

家庭醫師

乳糖不耐症小知識~掌握秘訣,吃得健康又美味!

現代人的飲食多樣,其中乳製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例如許多市售咖啡、手搖飲料都含有牛奶。然而根據研究估計,台灣的成年人高達八成有乳糖不耐症,吃到乳製品會引起消化不良。本文將簡介乳糖不耐症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及飲食建議。

一、乳糖不耐症的原因與機制
乳糖不耐症是由於乳糖?不足或缺乏所導致的。乳糖?是一種位於小腸內壁的酵素,負責將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以便被人體吸收。
成因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及先天性。其中以原發性最常見。
1.原發性:剛出生的嬰兒具有充足的乳糖?,可以消化母乳中的乳糖,但隨著年紀增長,體內乳糖?的含量會逐漸減少,無法有效消化乳糖,進而導致乳糖不耐症。
2.次發性:因其他消化道疾病(例如腸胃炎、麩質過敏)使消化道處於發炎狀態,暫時無法產生足夠的乳糖?。
3.先天性:屬於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父母皆帶有相同的遺傳變異,並遺傳給寶寶,使得寶寶先天就缺乏乳糖?。

二、常見症狀
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通常在飲用牛奶或吃下乳製品後的半小時至兩小時內出現,主要包括:
1. 腹脹、腹痛:食物中的乳糖進入大腸,腸道菌分解乳糖,產生氣體,導致腹脹、腹痛、排氣。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噁心、嘔吐。
2. 腹瀉:大腸內的乳糖阻礙水份吸收,使腸道累積過多水份,導致腹瀉。

三、診斷方法
常用的診斷方法如下:
1. 乳糖耐受測試:喝下高濃度乳糖溶液,兩個小時後測量血糖。若血糖未明顯上升,表示腸胃道無法正常消化乳糖。
2. 氫氣呼出測試:喝下高濃度乳糖溶液,並每隔一段時間測量呼出的氫氣含量。若氫氣含量明顯上升,則表示有乳糖不耐症。
3. 糞便酸性測試:喝下高濃度乳糖溶液一段時間後,檢驗糞便的酸鹼值。正常的糞便為弱酸性、中性或弱鹼性。有乳糖不耐症者,糞便會呈現酸性。
建議檢查的對象,主要是尚未斷奶且持續有症狀的嬰幼兒。因為寶寶仍需依賴母乳或奶粉當作營養來源,如果檢查發現有乳糖不耐症,建議改用低乳糖或無乳糖的奶粉。成年人因為有其他飲食來源,所以檢查的意義不大,有症狀者只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即可。

四、治療
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耐受療法、益生菌和人工乳糖?:
1.耐受療法: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少量乳製品,適應之後再逐漸加量,以增加身體對乳糖的耐受性。
2. 人工乳糖?:在進食乳製品前30~60分鐘,服用人工乳糖?,以幫助分解乳糖,減少症狀。
3. 益生菌:定期服用益生菌,幫助腸道內的好菌生長,可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五、飲食建議
1.飲食調整:盡量少吃高乳糖食物和飲品,如牛奶、起司、冰淇淋等。可以選擇乳糖含量較低的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或以植物奶代替牛奶。
2.保持均衡飲食:可以從其他富含鈣質的食物中攝取足夠鈣質,例如綠色蔬菜、豆腐、豆漿、魚類等。以免因不喝牛奶導致鈣質攝取不足。

結語
雖然乳糖不耐症可能會對日常生活帶來些許不便,但透過了解症狀和適度的飲食調整,我們仍然可以享受多樣化的飲食,保持健康!

參考資料
1. Storhaug CL, Fosse SK, Fadnes LT. Country, regional, and global estimates for lactose malabsorp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Oct;2(10):738-746.
2. UpToDate - Lactose intolerance and malabsorp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家庭醫學科醫師 謝云
家庭醫學科醫師 林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