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師,我在公司每天處理一堆業務,忙到下班回家還要繼續處理公司群組的消息,但是一回到家之後小孩又不受控制,不是睡前才說功課沒做完,就是隔天上學需要的東西沒有買,搞到我到睡覺前整個人都還很緊繃,躺下去腦袋一直轉,完全睡不著。」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常常在家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睡眠品質無法維持穩定,直到睡前仍要煩惱著各種事情。而長期整天都處於緊繃的壓力狀態,容易造成交感神經持續興奮、進一步導致自律神經的問題。
從中醫觀點來看,正常的自律神經調節與中醫的「陰陽」相關,白天人體生理機能較為活躍交感興奮,屬於中醫「陽」的表現,而夜間則需要放鬆休息恢復為副交感興奮的時間,屬於中醫「陰」的表現。長期的緊張焦慮與壓力容易造成身體內的氣機失調,肝氣鬱滯,而氣鬱化火進一步形成肝火,火熱灼傷陰液,使得肝陰不足,進一步損及腎陰,長期下來除了肝火旺的表現外,也會出現肝腎陰虛的虛火症狀。外在表現就會有情緒焦慮易怒、怕熱容易出汗、而內在則可能於夜間不自主的身體發熱,胸悶、心悸,甚至容易腸胃脹氣不適等這些與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相似的症狀,而自律神經失調即為「陰陽失調」,大多數的病患都是因為長期壓力過度勞累,使得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導致原本應該在夜間副交感要發揮功能,讓身體休息,但自律神經持續處於以交感為主的焦慮緊張的狀態,而無法讓身體放鬆休息。長久下來陰陽調節的穩定性漸漸被破壞,最終造成真正該休息的時候,無法由副交感主導,仍是處於交感興奮的狀態,就會出現該休息睡覺的時候仍感覺腦袋運轉不停,身體緊繃無法放鬆。此時可以透過中醫的調理,適當舒壓和改善睡眠。
首先,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提升睡眠質量的關鍵。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盡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休息和起床,有助於穩定生物節律,身體創造固定的睡眠周期。同時,為了有一個適合入睡的情境,建議睡前半小時可以放下手上的手機、平板、關掉電視,然後放些輕音樂,並將燈光調整至暖色系的黃光或自然光,讓身體與心靈可以從一整天忙碌的步調中慢慢調整至放鬆的狀態。
在放著輕柔音樂的同時,可以進行穴位按壓,這是一種有助於紓壓和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按摩的具有放鬆肌肉和神經的效果,並能促進血液循環,釋放身體的緊張和壓力,例如使用指腹按摩頭部的百會穴、足底的湧泉穴、以及手部的內關穴,這些穴位具有以放鬆身心、幫助入睡以及改善睡眠品質的功能。 在穴位按摩的同時可配合深呼吸,進行放鬆與冥想,這對於釋放壓力、平衡情緒、改善睡眠非常幫助。
除了穴位按摩,部分中藥也具有養心安神,疏肝解鬱的功效,可以幫助舒壓和改善睡眠品質。像是百合、柏子仁、酸棗仁、茯神、麥門冬、小麥。其中蓮子、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而柏子仁、酸棗仁則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茯神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用,麥門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熱除煩燥,小麥則可養心除煩止渴。這些中藥都具有寧心安神的效果,平常可以取適量沖泡,或於睡前少量沖泡,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身心並改善睡眠品質。
在父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關注爸爸們的睡眠與身心靈健康。透過中醫的調理方法找回紓壓、平衡身心的能力,並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無論是調整作息時間,改善飲食習慣,還是使用中醫穴位按摩或中藥調理,這些方法都可以為父親們提供更好的睡眠體驗,使他們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夠保持活力和幸福。
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