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保膝不換膝 2023 Jun

健康新焦點

退化性膝關節炎該怎麼辦?即早治療,保膝不換膝!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顯示,國人的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表示您看文章的當下就有350萬人因退化性關節炎而感到不適,而60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女性患者因各項內分泌問題及骨質流失等狀況,退化的比例高於男性患者。

過去,退化性膝關節炎被視為一種不可逆的疾病,為病患逐步帶來不便。為何會發生退化?基因遺傳、正常老化、運動傷害、骨折創傷後遺症、職業傷害…等,都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尤其是BMI較高的肥胖族群,體重過高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加速軟骨磨損。此外,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等後天因素也是傷害膝關節重要的危險因子。

現今醫學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手段繁多,但您知道多少呢?大部分的人只聽過人工膝關節置換,因為多數患者對於侵入式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與排斥,多半傾向暫時緩解疼痛的治標方案,這樣的選擇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以至於最後只能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喪失原有的活動度,只保留基本功能。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最終治療手段,將退化的軟骨及周邊大腿與小腿骨部分切除、並移除穩定膝蓋活動的前後十字韌帶,以人工假體替代現有膝蓋。術後雖可解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問題,但術中對於軟組織的破壞需長時間修復與復健來適應假體並恢復膝蓋活動度。由於移除前後十字韌帶會大幅降低膝蓋穩定度,因此術後無法劇烈運動,僅能應付基本行走功能。而人工膝關節置換畢竟是以假體替代,假體有其使用壽命,一旦假體耗損就必須重新置換。

近年來保膝意識抬頭,各大醫學中心開始推廣保膝免換膝的矯正手術,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前中期的患者是一大福音。試想,如果是自己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而最後只能置換人工膝關節而失去膝蓋的靈活度,可能因此失去退休生活的樂趣。但如果症狀適合,接受保膝手術就如同保留了樂活的退休生活。

甚麼是保膝矯正手術呢?針對單側退化性膝關節炎或O型腿與X型腿患者,透過矯正變形的大腿骨或小腿骨,重新定位並調整膝蓋內外側關節的受力,將原本受力過大而磨耗的一側,分散到健康的另一側,使受損的軟骨有休生養息的機會,終止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進程。保膝手術如同汽車輪胎重新定位一樣,將下肢力學軸線調整到正確位置,讓力量重新分配在膝關節內外側,且不會破壞關節內的軟組織,癒後保有原來的活動力。矯正術後需要時間讓骨頭及膝蓋適應調整,約需3-6個月的恢復期。

保膝手術的發展時間雖然與人工關節差不多,但前者需要大量的經驗及技巧,才能達到預期的矯正目標,相對於人工關節穩定的術後結果,多數醫師不願意冒險。然而,科技進步醫療也跟著進步,現在透過電腦輔助運算結合3D列印的個人化手術工具,讓手術得以按照醫師制定的規劃執行,確保矯正手術的精準度。如此一來在過去被視為不可逆的退化,有機會因為保膝矯正手術,減少受損區域軟骨的壓力,讓軟骨有機會再生,保住患者的膝關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非常折磨患者的疾病之一,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節炎保健的重點。只有早期發現,在尚未需要到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選擇,症狀輕微可注射玻尿酸或高濃度血小板來延緩關節損傷,若治療無效就應進一步考慮保膝手術,保膝手術可以保有原來的生活及運動習慣,畢竟媽媽給的膝蓋還是比人工的更適合自己。如有膝蓋不適,請提早就醫,並洽詢專科醫師。

骨科部主治醫師 蘇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