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保膝不換膝 2023 Jun

健康新焦點

一般病房的復健做什麼?

上次有提到加護病房的復健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預防不動症候群,而在病情相對穩定的時期,也就是一般病房的階段,復健會著重在出院準備:也就是需要功能性與心肺功能的恢復。


什麼是功能性的能力?也就是可以翻身、坐、站、走路、爬樓梯等在生活中會需要的動作功能。例如:本來生活自理的阿公、這次因為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入院治療,結果後來要出院時,下肢肌力不足,以致於無法獨自坐到站、行走,需要拿助行器輔助,這時候要怎麼走路、怎麼練習以幫助脫離助行器就是需要練習的項目。更典型的像是中風病人,由於半側肢體無力,連翻身都有困難的時候,除了病人需要學習以外、照顧者也需要學習怎麼協助病人翻身、坐起、坐到輪椅上等。


而心肺功能的恢復又是什麼?舉例來說,一個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而入院的病人,即使已經完成了心導管檢查與治療,但是在疾病初期還是會因為心肺功能未完全回復而容易覺得喘、累(例如:走五公尺去上廁所就會很喘),這時候就需要復健的介入來協助恢復心肺適能。或者是像「還沒確診前,都可以去田裡面種菜;確診住院後,回家體力變很差,稍微走一下就喘,現在都不太出門了……」諸如此類。甚至是像心臟、肺臟、腹腔開刀……之後,即使動作功能看起來很正常,但是因為心肺功能受影響以致於體力很差,無法銜接回到之前的日常生活(例如:走路、爬樓梯、運動、娛樂、工作等)這些也都是在病房復健、甚至是門診復健中所需要設定的治療目標與計劃。
下面提供兩個簡單的運動分別來加強功能性與心肺功能:
1. 橋式運動:照顧者可以協助將病人的腳從膝蓋往腳踝的方向加壓幫助穩定,請病人順著照顧者的施力方向,將腳踩穩在床上,再將屁股抬離床面。加強功能性的能力,如:換尿布、床上移位、坐到站的事先準備動作。主要是為了增加軀幹的穩定性、下肢肌力。
2. 呼吸運動:照顧者可以將手掌置於右側的肋骨下緣,輕輕地下壓,請病人順著壓力的反方向,吸氣時將胸廓打開。加強下肺葉的擴張與協助氣道清潔。

簡言之,一般病房的復健目標是希望盡可能早一點的回到日常生活、或者生活型態與環境調整!

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黃映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