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寵愛媽咪 2023 May

健康新焦點

遵循醫囑正常使用藥物,氣喘病友也能自在呼吸

氣喘是一種氣道可逆性窄縮的一種疾病。當氣喘發作時,電視上都有演。會發出咻咻咻的聲音,然後捧胸一副吸不到氣的樣子。但事實上,很少患者 會真的喘到這種程度。很多人會以兩種症狀表現而不自知:一是乾咳,二是胸悶。這兩種現象在天氣冷熱變化大時(通常是冬天的半夜),或是接觸過敏原時會加劇,不過好佳在,以上兩種病徵,患者都會來找胸腔內科的醫師。那醫師就可以根據病史來安排檢查,即時的診斷出氣喘這個疾病。時任內政部長徐國勇因長年患有氣喘,去年12月急性發作,住院注射類固醇、抗生素一事傳出,顯見身體不堪負荷而請辭獲准。所以,氣喘的診斷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那當診斷出氣喘這個疾病以後,要怎麼控制呢?根據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簡稱GINA),” 全球氣喘防治建議”的準則,這是從1993年就成立的世界組織,已經有30年的歷史。氣喘的控制跟治療是分階梯式的治療。他把目前病人所使用的藥物分成五個階段來進行,如果病人控制不好,就升階段提高藥物濃度,或加別種藥物。控制好的話,就降低藥物濃度或是使用頻率。

過往的治療指引使用的是一隻控制型吸入型藥物,再加上一支短效的急救緩解型藥物。在2018年的一篇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發現,把同一支含吸入性類固醇的藥物當控制劑以及緩解急救劑,比分兩支藥物還要好。好在哪裡,好在肺功能維持,好在急性發作的次數。急性發作的次數下降了5成到6成。而住院次數下降了3成多將近4成。而我們的前內政部長,他也是使用兩支藥物,並且時常使用短效的急救藥物來緩解病情,也許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他急性發作並住院,還使用針劑注射類固醇和抗生素。
那選好了藥物,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急性發作呢?目前的研究表示,高達75%氣喘病人藥物順從性不佳,其次是不會使用吸入器。順從性不佳就是沒有乖乖吸藥,畢竟氣喘的病人很多都習慣自行停藥,他們認為症狀好了以後,就痊癒了,然後就忘記持續吸藥,導致急性發作就來不及了。

至於不會使用吸入器的話,建議拿起智慧型手機,打開youtube,輸入您現在使用的藥物名稱,現在網路很方便,有很多使用說明跟教學影片可參閱。

再來補充一下最新更新的資訊。COVID-19流行的這三年,氣喘到底會不會有影響。首先,氣喘病人會不會比較容易得到COVID-19?答案是不會。那得到COVID-19死亡率不會不比較高?如果是控制良好的病人,在Nature這篇雜誌統計起來是不會。但是,如果使用口服類固醇在控制氣喘的病人,則死亡率會比較高。至於,在COVID-19流行期間,會不會比較容易急性發作?答案是不會,推敲原因是因為,大家勤洗手,注重個人衛生,而且戴上口罩。另外,COVID-19的疫苗也是建議要施打的,除非對疫苗過敏,或是副作用難以忍受。

最後,還是要呼籲所有病友,能夠遵循醫師的囑咐使用藥物,達到不發作、不胸悶、不乾咳,對患者不僅僅是肺功能、死亡率這些數值。患者本身也可以活出健康,像一般人一樣享受吸飽氣的感覺。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呂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