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有10-15%夫妻受不孕問題困擾,尤其女性承受的壓力更大。造成不孕的原因可分為子宮因素、輸卵管或是排卵;精子活動力或數量異常也會影響受孕,另外有部分不孕原因不明。
根據WHO定義,不孕症是指一對夫妻在無避孕措施下有規律性生活(每週1-3次)一年仍無法受孕。另外,女性卵巢功能、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卵子的染色體異常率則隨年齡增加;有別於男性精子每2-3個月會重新製造一次,女性年齡染色體異常率:36-38歲約4成、39-40歲約5成、41-42歲約7成,大於43歲約8成。因此高齡自然受孕婦,雖成功懷孕也可能因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反覆流產比例增加。
檢視自身狀況 是否進一步檢查
◎女性若有規律性生活且無避孕措施,可以先依年齡檢視自己是否需進一步檢查:
●年齡≤34歲:超過1年仍無法懷孕。
●年齡35-40歲:超過6個月仍無法懷孕。
●年齡〉40歲:建議直接就醫檢查。
◎以下情形也建議提早就醫檢查:
●女性:經期不規則、反覆性流產,長期骨盆腔發炎病史、婦科腫瘤(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瘤),輸卵管阻塞、卵巢曾有開刀病史、曾有癌症病史。
●男性:腮腺炎或精索靜脈曲張病史、曾接受癌症反射線或化療治療、性交障礙。
●家族性遺傳疾病:夫或妻、或是新生兒有診斷先天性聽障、肌肉萎縮症、血友病、夫妻地中海型貧血等。
未滿30歲的夫妻可先嘗試調整健康作息、飲食及規律運動準備懷孕。若結婚年齡介於30-33歲可先到醫院抽血檢驗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簡稱AMH)檢視卵巢庫存量;超音波可檢查是否有子宮肌腺症或是卵巢囊腫;輸卵管攝影檢查輸卵管是否通暢。大於34歲則要積極評估,以免錯過了卵子黃金時段。
「不孕」並非不能受孕,而是受孕上比較困難,現在無論人工受孕或是試管療程的技術純熟,都能大幅度增加懷孕機會。若提早就醫就能早期診斷及給予介入,亦能順利抱到寶寶回家。
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賴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