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定期捐血其實有諸多好處,包括幫助血液流動,減少血管內皮的損害,使心血管問題較低;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可以平衡血液中的鐵質。若一次捐血250ml,約只占全身血量的5~6%,而且骨髓會加速造血補充新血。因此,對一位健康的人來說,偶爾捐血對健康是不會有影響的。但想要捐血仍有一些條件與限制,本文整理捐血的相關限制及規定,並收錄常見的Q&A,以供民眾們參考。
二、 暫緩捐血的相關限制及規定
1. 手術、檢查、切片暫緩捐血限制

項目 |
暫緩期限 |
心臟血管外科 |
心血管繞道術、瓣膜手術 |
永久暫緩 |
心導管放支架 |
心導管擴張手術 |
裝置心臟節律器 |
牙科 |
洗牙、拔牙 |
7天 |
根管治療(已完成所有療程) |
植牙(已完成所有療程) |
牙齒矯正器或矯正鐵線刮磨或刺穿口腔黏膜造成潰瘍性傷口及出血 |
移植及細胞捐贈 |
骨髓幹細胞捐贈(未輸注異體血液) |
3個月 |
周邊幹細胞捐贈 |
8週 |
眼角膜移植 |
永久暫緩 |
接受器官或骨髓移植 |
接受其他異體組織移植者 |
2. 注射及醫美處置暫緩捐血說明
分類 |
項目 |
暫緩期限 |
醫美處置 |
皮下醫美處置 |
1週 |
小針美容Silicon |
1個月 |
減肥埋線 |
1年 |
紋身、紋眉 |
身體穿孔(耳洞、鼻環、唇環)、針灸 |
生物製劑 |
注射胎盤素 |
1年 |
血清製劑(白蛋白、球蛋白、第八因子)、免疫球蛋白(B肝、巨細胞病毒) |
其他 |
輸血 |
1年 |
注射血小板血漿 |
注射玻尿酸 |
1週 |
注射顯影劑 |
注射類固醇 |
3. 疾病暫緩捐血限制
(1) 較常見的疾病有曾患惡性腫瘤、白血病、心臟疾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心肌炎、大動脈瘤或剝離)、腦血管疾病(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合併感染或貧血)、肝臟疾病(B型肝炎、C型肝炎)、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內分泌疾病(糖尿病有注射胰島素)、血液疾病(血友病、嚴重地中海型貧血)、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基因疾病(唐氏症),不能捐血。
(2) 其他感染的捐血限制時間各有不同,如:帶狀?疹待活動病灶痊癒後須暫緩7天、肺結核治癒後須緩2年、泌尿道感染痊癒後14天、有發燒症狀緩解後2週再捐血。
(3) 自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地區入境者、曾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痊癒無症狀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者之密切接觸者,暫緩14天。
4. 疫苗暫緩捐血說明
(1) 狂犬病疫苗(咬傷後治療Post-Rabies)、狂犬病免疫球蛋白、B肝免疫球蛋白、實驗性或未經許可疫苗:暫緩1年。
(2) 日本腦炎疫苗JE、黃熱病疫苗、卡介苗、水痘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口服傷寒疫苗:暫緩4週。
(3) B型肝炎疫苗、A/B型肝炎混合疫苗、六合一疫苗DTaP-IPV-Hib-HepB:暫緩2週。
(4) 其他疫苗無須暫緩。
5. 藥物暫緩捐血說明
(1) 消炎止痛藥、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可能會影響凝血或血小板功能,除了保栓通(Plavix)及利血達(Licodin)需暫緩2週之外,其他均暫緩1週。
(2)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需暫緩2週。
(3) 痤瘡粉刺、乾癬、落髮、攝護腺肥大藥物可能有致畸胎性,因此根據藥品不同,暫緩時間各不相同,需諮詢醫師評估。
三、 捐血常見Q&A
1. Q: 我一次能捐多少血?
A: 第一次捐血及未滿17歲僅能捐250ml。
女性體重45公斤以上、男性體重50公斤以上,每次可捐血250ml。體重60公斤以上者,每次可捐血500ml。
男性年捐血量應在1,500ml以內,女性年捐血量應在1,000ml以內。
2. Q: 捐血要間隔多久?
A: 捐血250ml者,下次捐血應間隔2個月以上;捐血500ml者,下次捐血應間隔3個月以上。
3. Q: 我幾歲可以開始捐血,可以捐到幾歲?
A: 依照現行規定,可以捐血的年齡為17~65歲。未滿17歲者,應視體能狀況,並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才能捐血。超過65歲者,會有其他特殊規範,可以參照台灣血液基金會規定,基本上需健康狀況良好,並取得醫師同意,才能捐血。
四、結語
捐血可以促進自己的身體健康,更能造福需要用血的病人,可謂百利而無一害。但仍需評估自身的條件,了解何時需暫緩捐血或不能捐血,可以避免好不容易捐出來的血品無法使用,也可以確保自己捐的血不會造成受血者的健康疑慮,期望每位捐血者及受血者都可以有個「熱血」人生!
Reference:
1. 醫療財團法人 ---- 台灣血液基金會
2. 全國法規資料庫 ---- 捐血者健康標準
家庭醫學科醫師 周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