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治癌新利器 2022 Sep

健康新焦點

難以肩負的「膏肓痛」,整脊針有效

30歲的賴先生是一般企業上班族,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與使用手機,這幾年常因上背後疼痛所困擾,且痛感延伸至膏肓穴,著實折磨。想說可能缺乏運動才會肩頸與背痛,自己在家裡做仰臥起坐、在外打籃球運動,卻無法改善上背疼痛,甚至不舒服到頭昏眼花;上背後的膏肓疼痛點做過按摩、冰敷、熱敷等等,但都只有當下稍微緩解,疼痛感很快就又回來了,賴先生於是至醫院中醫門診就診。

頻繁的使用電腦與手機是現在人工作與生活的必然,伴隨而來的不良姿勢如低頭、聳肩、脖子前伸,也帶來不可避免的肩頸痠痛宿命,此痛甚至向下延伸到上背肩胛骨內側緣,這就是所謂的「上背膏肓痛」。

「膏肓痛」是中醫的專有名詞,屬於中醫背痛、風厥、胸痹、背肌疼痛的範疇。在古今中外的中西醫學中,鮮少有「膏肓疼痛」的專門論述或研究期刊;西醫醫師則大多將膏肓痛列入背痛或背部神經痛的範疇。

膏肓的「膏」字,指的是「白色的油脂」,也就是心臟的脂肪;膏肓的「肓」字,指的是 隱藏於橫隔膜上方的部位;因此膏肓兩字可說是「位於心臟與橫膈膜間最深處」的意思。古代名醫高緩替晉景公治病,稱「病已潛入膏之下、肓之上,無法以藥物治療,針也無法,病入膏肓,束手無策」。日後人們便以”病入膏肓”形容疾病難以治療的狀況。但,「病入膏肓」與「膏肓之痛」意義不同,膏肓之痛是上背痛且非困難醫治之症,只要釐清病因,配合適當的治療與復健動作即可緩解。

膏肓痛、上背痛,常見的原因如下:
(1) 脊椎肌肉筋膜因素:
1.1骨架歪斜:膏肓穴位於肩胛骨(scapula)的中央高度的內側,若肩胛骨外翻則容易引起膏肓上背痛。
1.2 上背肌肉緊繃:膏肓穴附近的肌肉是斜方肌(trapezius)、菱形肌(Rhomboid),此二肌肉常因低頭及駝背導致緊繃而出現膏肓背痛感。
1.3頸椎神經或其頸分支神經壓迫及頸椎小面關節病變:
此為傳導痛,是痛點(膏肓穴)與病灶點(頸椎)位置不同而常常被忽略的膏肓痛病因!膏肓穴的淺層肌群是斜方肌,此肌肉是受頸神經C2-C4支配和影響;膏肓穴的中層肌群是菱形肌,此肌肉是受頸神經C5及其分支--背肩胛神經(dorsalis scapulae n.)支配和影響。簡言之,膏肓痛與頸椎神經病變有關。

(2) 臟器因素:
2.1左上背痛,可能與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有關;
2.2右上背痛,可能與肺炎、支氣管炎有關,且會伴隨咳嗽;
2.3中央上背痛,可能與十二指腸潰瘍、食道逆流、膽結石有關,且膏肓痛會伴隨心窩痛,背痛和噁心想吐的感覺時常同時發生,這種與消化道或小腸功能相關的疼痛,常會輻射延伸到背部,需仔細鑑別。

如何解決上背膏肓痛?中醫師能提供以下解法:
(1) 動態整脊、整復:
若為上背肌肉緊繃及肩胛骨歪斜導致的膏肓背痛,可採中醫傷科膝頂法治療(如圖一,醫師以膝蓋頂住患者上背之肩胛骨內側(膏肓穴位置),醫師再以雙手扣住患者置於頸後之雙臂,緩緩使患者上背後傾 並以膝蓋施以頓力予患者上背膏肓,出現清微聲響,是為膝頂法對患者上背膏肓痛行矯正與緩解。

(2) 針灸頸椎病灶處之頸後肌群:
若為頸椎神經或其頸分支神經壓迫及頸椎小面關節病變導致的膏肓背痛,可採針灸治療,藉由針灸微創去刺激第2頸椎至第5頸椎神經附近的肌群(華佗夾脊穴)或小面關節(facet joint),去緩解頸椎神經壓迫,間接改善頸椎病灶導致的上背膏肓痛。

願中醫傷科與針灸改善眾生的上背痛,讓「膏肓之痛」不再是「病入膏肓」的難解。

中醫部主治醫師 江萬里

江萬里醫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