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爸氣十足 2022 Aug

健康新焦點

心肺復健運動,改善長新冠不適症狀

在許多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患者完全康復後,仍被疲倦、呼吸困難、心理和認知功能障礙(例如,抑鬱或焦慮、精神錯亂、健忘或缺乏精神集中和清晰度)等症狀所困擾。根據WHO發現的證據中大約 10%-20% 的人在從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恢復後會經歷以上各種中長期症狀。 這些中長期影響統稱為 COVID-19後狀況 (post COVID-19 condition) 或 長新冠(Long COVID)。WHO 給予長新冠的定義為曾在3個月內感染新冠病毒,並在復原後仍有持續2個月以上症狀影響者。

美國CDC也對長新冠特徵做出描述1
“廣泛的持續健康問題,可能會持續數週、數月或數年。”
“患有較嚴重新冠感染的患者更常發生長新冠,但任何程度的感染都可能出現長新冠,即使是無症狀的患者。”
“未接種過新冠疫苗並被感染的人,罹患長新冠的風險也可能更高。”

長新冠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1.一般症狀:疲倦或疲勞、勞累後不適、發燒。
2.心肺症狀:呼吸困難或氣短、咳嗽、胸痛、心悸。
3.神經系統症狀:腦霧(注意力無法集中) 、頭痛、頭暈、睡眠問題、抑鬱或焦慮。
4.消化系統症狀:腹瀉、腹痛、味覺嗅覺改變。
5.皮膚骨骼肌肉症狀:皮疹、關節或肌肉疼痛。

長新冠相關症狀中,會需要許多科別的介入,針對疲倦、心肺系統及骨骼肌肉症狀方面,復健醫學部可以提供專業多元有效的治療與幫助:
疲倦或疲勞
以往許多研究已證實運動可以改善因疾病引起的疲倦,運動治療除了改善運動能力外,在訓練過程中肌肉的收縮,可改善身體能量阻滯,增加能量利用;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周邊血液循環,加速血氧交換能力;腦部血流增加,改善大腦能量利用,促進行為動機2

胸痛、心悸
新冠病毒可能對心臟產生傷害,如肺炎引起的缺氧,可間接傷害心肌組織及細胞;新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造成心肌直接傷害等,都可能使患者產生胸痛、胸悶、心悸等症狀。在排除危險因素下,給予病人心肺復健,可以改善相關症狀。
根據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與台灣復健醫學會建議3,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能減少心冠病人長期活動減少造成的體能及心肺功能下降,並改善疲勞、心臟相關症狀。針對疲倦、心肺功能及體能下降建議心肺復健介入如下:
1.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是指適當強度、規律且重複的大肌肉群的運動(如快走、游泳、跑步機、腳踏車等),可以改善心臟、肺臟、血管及肌肉代謝能力,提升運動能力;建議以患者中強度運動(自覺費力係數滿分為 20 分時的 11~13 分)、每天30分鐘、每週至少五天。

2.肌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即重量訓練,可以單肌肉(臂屈以訓練二頭肌)或肌肉群(登階、臥推、蹬腿)反覆負重方式,以增加肌力及增大肌肉,可改善肌耐力。每週 2~3 天, 每次訓練間隔至少 48 小時。根据肌力訓練及肌耐力練不同:強度分別為 60%~70%及 50% 1-RM (一次最大出力強度: 即為肢體的動作最多只能夠重複一次的最大重量),次數分別為2~4 回合,一個回合 8~12 次及 2 個回合, 每回合 15~25 次。

呼吸困難或氣短
呼吸氣短可藉由肺部復健來增加呼吸的效能,減少氣道阻滯,加速氣道分泌物的排除。針對呼吸氣短建議心肺復健介入如下:
1.放鬆呼吸技巧及姿勢:睡覺時採高位側睡(High side lying )或俯臥,可減少心肺壓迫,增加換氣;日常生活中,若有氣短症狀出現,可用坐姿前頃並以枕頭放於桌面給與頭部支撐,可以放鬆橫膈,增加呼吸效能。

2.呼吸運動:使用腹式呼吸與圓唇吐氣,吸氣與呼氣比例1:2,可減少氣道塌陷,增加橫膈收縮效能,緩解病人焦慮。

3.呼吸肌訓練:對於長期活動減少,呼吸肌肌耐力不足的患者,可使用呼吸肌訓練器(如Dofin®, Threshold®),居家使用,改善呼吸效能,減少肺部併發症。

關節或肌肉疼痛
關節與肌肉疼痛在新冠患者發生率分別為21~36%及10~15%,以成年人居多5,根据研究發現,症狀嚴重者,發生機會更高,原因可能為感染後體內引起持續性發炎反應。對於關節或肌肉疼痛患者,一般可以給予藥物治療(如止痛劑及肌肉鬆弛劑) ,並安排復健物理治療(如儀器治療:熱療、電療、低能雷射等),針對特別部位可施予局部注射治療(如類固醇注射、增生療法注射)、體外震波及高能量雷射等。

長新冠造成的原因多元而復雜,適時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可以改善因症狀產生的不適,使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更好的改善。


References
1.Information on COVID-19, Post-COVID Conditions: Overview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care/post-covid-conditions.html.
2.Ament, W. & Verkerke, G. J. Exercise and fatigue. Sports Med 39, 389–422 (2009).
3.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復健治療指引(2021).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Support for rehabilitation self-management after COVID-19-related illness(2021).
5.Widyadharma, I. P. E. et al. Pain a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VID-19 infection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e pandemic era: a literature review. Egyptian Journal of Neurology, Psychiatry and Neurosurgery vol. 56 (2020).

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王偉德

王偉德醫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