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彰基125 2021 Nov

家庭醫師

戰痘吧! 青春痘知多少

你是否曾困擾,明明過了青春期,但痘痘卻時常冒出來? 其實痘痘並非只發生在年輕人! 青春痘是尋常性痤瘡 (Acne vulgaris)的俗稱,因好發於青少年 (患病率35-90%),所以過去被認為是成長期的正常生理現象。然約有26%女性及12%男性仍於中年時被痤瘡所困擾。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慢性發炎性疾病,並不一定可痊癒,甚至有留疤的可能。

致病機轉
痤瘡生成主要四大原因為: 1. 皮脂腺分泌旺盛 2. 毛囊角化 3. 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增生 4. 發炎調節物質釋放,引起毛囊發炎。 前兩者造成粉刺的產生,而毛囊附近痤瘡桿菌的滋生,則造成毛囊局部感染。痤瘡的危險因子有: 先天性的嚴重痤瘡家庭史,及後天性的荷爾蒙失調 (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代謝症候群、特殊用藥、錯誤化妝保養習慣、和生活作息及不良飲食的攝取。過去研究顯示,人體過多雄性素會促進皮脂腺分泌及角質化過度增生。而胰島素阻抗會刺激雄性素與胰島素生長因子-1 (IGF-1)的增加,進而促進皮脂的分泌。

診斷
痤瘡為臨床診斷,需詳細詢問症狀、過去病史、家族及用藥史。痤瘡分布於身體皮脂腺茂盛之處,如: 面部、頸部、胸前、後背、及臀部。又分為非發炎性及發炎性;非發炎性痤瘡即為粉刺,分為comedo 白頭粉刺/閉鎖性粉刺,和 comedones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而發炎性包含了表淺,通常直徑小於5毫米的丘疹、膿皰  及較深層,伴隨著觸痛的結節。病灶處容易於發炎期後產生黑色素沉澱及疤痕。嚴重度可分為輕、中、重度; 輕度為多數粉刺,中度包含較多丘疹及膿皰,而重度則有許多結節、球狀或囊腫病灶。

常引起痤瘡的藥物有: 類固醇、荷爾蒙藥物、免疫抑制劑、癲癇藥物、精神用藥、抗結核藥物、心血管用藥、細胞素抑制劑、及癌症標靶藥物。當女性有痤瘡合併肥胖、多毛、經期不規則時,須考慮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可能性。如使用抗痘藥物仍未果,且病灶型態為膿皰,則需進行細菌培養或化驗。

尋常性痤瘡偶爾會變異成聚合性痤瘡(acne conglobata)和外瘡性痤瘡 (acne excoriee)。聚合性痤瘡是一種嚴重的結節性痤瘡,常見於年輕男性。外瘡性痤瘡型態上是輕微的粉刺或丘疹,經由長期不當擠出而導致糜爛及疤痕。常出現在年輕女性或有精神障礙的患者上。尋常性痤瘡的鑑別診斷需與接觸性皮膚炎、細菌性毛囊炎、化膿性汗腺炎、粟粒疹、口周皮炎、鬚部假性毛囊炎、酒糟性皮膚炎以及脂漏性皮膚炎去做區別。

藥物治療
治療依嚴重程度來決定。輕微痤瘡以外用藥膏為主,包含A酸、過氧化苯醯、抗生素、杜鵑花酸及水楊酸。 A酸作為第一線首選用藥,可促進角化細胞正常分化及抑制發炎反應,減少粉刺的生成; 治療效果好但較為刺激,容易有副作用。 應避免懷孕期間使用。過氧化苯醯可產生自由基去破壞痤瘡桿菌,與A酸共同使用有加成作用。兩者因具光敏感性,建議晚上使用。 外用抗生素單獨使用效果不佳且容易有抗藥性,同時應避免長期使用。杜鵑花酸除了抗菌效果,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溶解角質、治療粉刺、抗發炎、還有淡化色素之功效。與A酸相比,對孕婦沒有危險性,也可於白天使用。 水楊酸是非處方性用藥,較為安全但效果較差,可用於輕微的痤瘡使用。

口服用藥有抗生素、賀爾蒙及A酸,通常使用於中重度痤瘡,搭配使用外用A酸及過氧化苯醯。口服抗生素應避免服用超過3-4個月,並建議於停藥後繼續使用外用藥膏以防抗藥性。賀爾蒙治療則須評估心血管風險、畸胎性及注意噁心、嘔吐、乳房壓痛等副作用。口服A酸是後線用藥,使用於嚴重且治療效果不佳者; 無須搭配其他藥物使用,但因其致畸胎性,禁止懷孕婦女及哺乳女性使用。

其他輔助療法有: 局部藥物注射/切開排膿、雷射/光電療法、果酸換膚、及中醫針灸、拔罐、中藥調理。

預防保健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痤瘡的產生還是要改善生活作息。加強防曬及面部清潔,選擇適當的洗臉及保濕產品。可使用溫和含有去角質及去油脂的洗臉產品; 避免有磨砂、收斂或其他刺激性成分。去角質洗面乳通常含有低濃度水楊酸或果酸,可溫和抗痘。切記勿過度清潔,每天洗臉不超過兩次且避免用力搓揉。保濕方面,選擇無香味的產品並於外用藥膏塗抹前使用,可減緩藥膏對皮膚的刺激。 有上妝者,需選擇無油脂、不堵塞毛孔的產品。商品含油性成分會使皮脂腺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惡化發炎。也絕對不要用手擠壓痘痘,以免引發感染。

飲食方面,目前眾說紛紜。有部分研究顯示,痤瘡與高含糖飲食 (如含糖飲料、巧克力)及高牛奶攝取有關聯。目前有關鋅、omega-3、抗氧化劑、維生素A和膳食纖維對尋常痤瘡的有利影響上,數據仍有限。

另外心理壓力是痤瘡的潛在加重因子,與痤瘡嚴重程度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保持愉悅的心情、充足睡眠及不熬夜,對抗痘十分重要。

結語
台灣氣候濕熱,加上疫情,使得國人需天天悶在口罩之下,痤瘡的問題更易浮現。 切勿嘗試偏方,避免因延誤及不當治療而形成黑色素沉澱及永久的疤痕。治療需配合醫師處方用藥,加上改善生活習慣,方可痊癒。

參考資料:
UPTODATE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月刊:痤瘡的臨床診斷、治療與衛教新觀點。 2021;36(6):168-174。

家庭醫學科醫師 王柏筠、林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