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彰基125 2021 Nov

健康新焦點

預防勝於治療,兒童意外傷害防治

根據台灣衛生署統計2019年十大死因的資料顯示,1-14的兒童死亡原因以事故傷害居第一位。近幾年來,在兒童急診第一線的經驗,舉凡趴睡造成嬰兒猝死症、嬰兒翻身意外跌落造成顱內出血、未使用汽車安全座椅導致嚴重創傷;誤食化學藥劑、藥物、小玩具,甚至泡澡變燙傷或溺水……林林總總不勝枚舉,這些因一時疏忽造成的意外事故,往往造成兒童終身的傷害,甚至死亡的遺憾。

意外發生後,所有的懊悔與淚水都是無濟於事,因此面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的照護,我們必須時時保持警醒,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探究意外發生的原因發現,照顧者的認知與警覺性不足、環境設施不夠安全是主要原因,此外家長讓六歲以下的兒童獨處、或由兄姊代為照顧也是造成意外發生常見的因素,因此提升照顧者的危機意識,可以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率,讓兒童有更多機會平安長大。

兒童事故傷害除了交通事故外,多數是發生在家中,為了確保兒童居家安全,建議家長可善用國民健康署網站上的「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檢視居家環境,針對有潛在風險的環境盡速改善,讓兒童有安全的成長活動空間。

臨床常見意外之預防:
1.嬰幼兒睡床安全:勿讓嬰兒趴睡,維持床墊平整透氣、勿放抱枕玩偶及厚重衣被,嬰兒床柵欄間隙需小於6公分。三個月大開始學習翻身時,也要注意環境是否有翻身跌落的風險。
2.藥物、化學藥劑存放安全:誤食藥物、化學藥劑及清潔劑等,都是兒童來急診就醫的常見的原因。對成人來說,理所當然的擺放位置及使用禁忌,在孩童好奇探索世界裡卻是神秘而充滿吸引力。防範孩童誤食,最重要的還是建議將高風險的藥品、化學製劑存放在孩童無法觸及之處。當孩童漸長到能溝通時,也要教導孩童認識各種家庭用品的風險及禁忌。
3.玩具、電池、裝飾小物的潛在危險: 孩童透過遊戲探索世界時,常試圖把小物放入口中、鼻腔、耳道,然而這樣的小動作,幸運者可以藉由手術順利取出,倘若是不幸誤食鋰電池,將造成呼吸道、食道黏膜腐蝕,甚至發生穿孔、感染、食道狹窄等併發症,因此家長挑選玩具及整理家中物品時,不可不慎。
4.勿讓兒童獨處:當成人專注於眼前事物而忽略孩童活動,或是讓兒童獨處時,都是容易發生意外的時機。新聞經常報導成人外出獨留幼兒在家睡覺,兒童睡醒因尋找爸媽導致跌落墜樓意外;獨留幼兒泡澡導致溺水於浴盆中;幼兒獨自玩耍被窗簾拉繩纏繞造成窒息意外……,倘若在意外事件發生前或事發當下,成人能在現場即時發現,及早介入避免或阻斷事件發生,都是拯救性命的關鍵時刻。

「預防勝於治療」,大部分的兒童事故傷害都可以事前加以預防,但有時確實有知易行難之困境,難在照顧者因家務繁重、長期疲勞又缺乏幫手而力不從心,當照顧者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時,不羞於向至親求援,至親好友亦能不吝馳援,讓主要照顧者有緩衝的時間可處理其他事務或稍作喘息,可提升更安全的照護品質。父母之間互相支持、彼此分擔家務及照護責任,一起撐過嬰幼兒成長最辛苦的看顧期,讓類似的悲劇不會重演,以保障兒童健康平安長大。

兒童急診科主治醫師 陳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