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人人口逐年攀升,預計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更需要被重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65歲以上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雖然老人為肌少好發族群,我們也可以提早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為肌少症高危險群,另也來了解肌少症的定義。
1.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的定義為肌肉量減少及功能流失或是生理表現下降。而肌少症所帶來的衝擊,不僅可能會造成跌倒、骨折,也會提高疾病發生率、增加失能風險以及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死亡。
2. 肌少症篩檢
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 2019)提出早期篩檢有風險個案
(1) 小腿圍: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
(2) SARC-F問卷:分數超過4分可能有肌少症的風險。
(3) SARC-CalF問卷:SARC-F問卷再加上小腿圍評估,分數超過11分可能有肌少症的風險。
| 評估項目 | 問題 | SARC-F評分 | SARC-CalF評分 | 
| 肌力 | 提10磅(4.5公斤)重物,會感到困難嗎? | 沒有困難 有點困難
 非常或無法完成
 | 0 1
 2
 | 0 1
 2
 | 
| 輔助行走 | 在房間走動時會感到困難嗎? | 沒有困難 有點困難
 非常困難/需協助/無法完成
 | 0 1
 2
 | 0 1
 2
 | 
| 從椅子上起身 | 從椅子/床鋪站起來會感到困難嗎? | 沒有困難 有點困難
 非常困難/需協助/無法完成
 | 0 1
 2
 | 0 1
 2
 | 
| 爬樓梯 | 爬10階樓梯會感到困難嗎? | 沒有困難 有點困難
 非常困難/需協助/無法完成
 | 0 1
 | 0 1
 2
 | 
| 跌倒 | 過去一年跌倒次數 | 沒有 1-3次
 >3次
 | 2 0
 1
 | 0 1
 2
 | 
| 小腿圍 |  | 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 | 2 | 10 | 
| 總分 |  |  | ≥ 4 | ≥ 11 | 
檢視完以上問卷,那我們要如何來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呢?
 
3. 飲食策略
(1) 均衡飲食為首要原則
食物依據食物種類和營養素分為六大類:(1)全穀雜糧類(2)豆魚蛋肉類(3)蔬菜類(4)水果類(5)乳品類(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根據衛福部建議國人飲食指南,針對老年人飲食建議:每天可吃2-3.5碗的全榖雜糧類,3-4碟蔬菜類,2-3.5份水果(1份約1個網球大),4-6兩豆魚蛋肉類(三指寬為一兩),1.5杯牛奶(1杯240ml),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2) 給予充足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為建造修補組織,形成肌肉、骨骼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胺基酸為蛋白質基本構造單位,其中白胺酸為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以65歲以上老年人而言,建議每日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平均分配至每一餐,每餐攝取2-3兩,其中2/3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黃豆、豆製品、魚肉、海鮮、蛋、乳品類食物。提供您簡易的食譜,輕鬆上菜:取100g鮭魚(約3兩)先用紙巾壓一下吸水,雙面抹鹽,冷油入鍋,開火雙面煎至金黃即可上桌喔!
| 適量選擇富含白胺酸食物(公克/每100公克) | 
| 黃豆 | 2.7 | 牛肉 | 1.5-1.8 | 鮪魚 | 1.6 | 小麥胚芽 | 2.0 | 
| 黑豆 | 2.7 | 豬肉 | 1.3-1.8 | 吻仔魚 | 2.0 | 杏仁片 | 2.0 | 
| 豆腐皮 | 2.5 | 雞肉 | 1.8 | 鮭魚 | 2.1 | 花生 | 2.2 | 
| 麵腸 | 1.4 | 雞蛋 | 1.1 | 小魚干 | 4.8 | 全脂奶粉 | 2.6 | 
(3) 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
如:深海魚(鮪魚、鮭魚)、吻仔魚、雞蛋、起司,除天然食物外,人體也可自行合成,每天日曬10-15分,使維生素D活化,或額外補充維生素D營養補充劑。
♦運動不可少
(1) 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慢跑、健走、單車、有氧舞蹈、游泳,每次30分,每周3次以上。
(2) 阻力運動:增加肌肉量,如:重量訓練、彈力帶、伏地挺身、深蹲。(視個別化調整運動時間及強度)
遠離肌少其實不難,看完以上內容,若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尋求專業協助喔!
參考資料
1. 亞洲肌少症小組2019
2. 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20版
營養師 沈佩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