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惱人頭痛 2021 Nov

家庭醫師

健康Q&A~防疫在家飲食不NG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政府宣導全民防疫要減少外出,待在家裡時間變多,除了三餐飲食,不少人常靠著吃來紓壓,最常吃就是香酥脆的高油、高糖的炸物、糕餅;結果不僅多吃又少活動,除了體重上升,有三高疾病的民眾,可能也會造成血壓、血糖及血脂肪的失控。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我的餐盤」的飲食種類及份量,都建議民眾每天要均衡攝取,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食物。以下舉出最近幾個遠距照護的案例討論,來檢視個案飲食上出現的問題與提出解決的對策。

案例一:張奶奶是糖尿病及高血脂疾病患者,每天早、晚規律到公園運動半小時,疫情發生後,不敢外出運動,整天都待在家裡休息,遠距護理師發現血糖漸漸攀升,和張奶奶電訪發現:因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無聊時就拿出一把堅果來吃,還很自豪的說多吃堅果對身體很好。且子女從手機遠距照護APP看到其血糖過高,看電視宣導說,病人喝了糖尿病專用奶「血糖穩答答」,因此買給奶奶早、晚各喝一瓶。
問題與對策:
遠距護理師依據張奶奶標準體重及計算活動所需熱量、三餐飲食內容及份量進行評估,發現張奶奶有規律地吃三餐,早、晚額外各增加一瓶糖尿病專用奶,每瓶大約有一碗飯的熱量,一天喝二瓶相當於多吃二碗飯,故指導她早、晚餐充足下,不需額外補充;請子女協助下載適合老年人做的體操影片,讓她在家裡可以跟著視屏中的老師早、晚做做體操、活動筋骨。

另堅果、種子類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維生素E、鉀、鎂、鈣、鋅、硒等,提供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但建議每餐攝取1茶匙,攝取過多會造成油脂類過量,導致熱量過多。且提醒民眾,堅果、種子類要選擇包裝完整、無調味的,才能吃出健康並減少身體負擔喔!

案例二:賈先生是高血壓、痛風患者,疫情期間在家辦公,三餐都是太太準備,自訴太太聽說要增加抵抗力就要多吃蛋白質,午、晚餐常準備一大盤肉類、海鮮、雞湯,每次喝湯都喝到飽。為了提神每天喝一杯咖啡或濃茶,一整天下來開水只喝約500cc,一個月後痛風發作了,腳的大拇指關節紅腫、疼痛不已,血壓數值也升高。
問題與對策:
和賈太太溝通、討論數次之後,建議賈先生一餐的蛋白質份量以「豆、魚、蛋、肉」一掌心(約2份)為原則,賈先生有高血壓、痛風病症,以白肉取代紅肉,如雞肉、魚肉、蛋等;少喝濃郁的高湯,減少攝取多鈉、飽和脂肪及普林,降低心血管及痛風發作風險;且咖啡及茶葉含咖啡因,反而讓身體大量排尿而呈現身體脫水,因此咖啡及茶葉茶的飲用量不能取代開水量;建議一般無特殊限制水份的民眾,一天的開水量須為體重x30-40cc,以利身體的新陳代謝。

案例三:吳女士有糖尿病及肥胖須減重,平時除工作外,會到健身房運動,疫情期間無法上健身房,減重停滯,所以三餐不吃飯,僅只吃雞胸肉,或一天僅吃一餐,導致血糖不穩定或常常低血糖,減重效果也不佳。電話關心時吳女士常語氣欠佳,抱怨都經常餓肚子了,不知道為什麼還高血糖?體重還是沒下降,是否連喝開水都會胖?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也更差。評估其飲食內容,吳女士所謂的一天吃一餐正餐,僅吃午餐時,會吃超商的雞胸肉沙拉,晚餐前容易發生低血糖;僅吃晚餐時,會選擇麻辣鍋、滷味,但總愛挑多種的加工食品、或逛夜市吃到飽;假日要犒賞一下自己就選漢堡及雞塊,導致晚餐後高血糖;且每天一杯半糖手搖飲,但是都有再加開水稀釋成二杯再喝完。
問題與對策:
減重時要三餐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多喝白開水、不吃宵夜,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健康減重且不復胖的最佳方法。但吳女士經常單吃某類食物或整餐禁食,可能造成代謝率降低,且可能因飢餓而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禁食發生低血糖、爆食的時候又造成高血糖,周而復始不但血糖沒控制好,減重效果也不好。

建議吳女士減重需降低飲食總熱量,三餐按六大營養素平均、適量攝取各類食物,而非只是不吃澱粉類;且全穀雜糧食物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多攝取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五穀米、糙米、胚芽、燕麥等來搭配,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並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也介紹夜市、滷味攤原型食物和加工食品的區別,挑選適合又健康的品項,讓吳女士可以吃飽又開心。另提醒半糖手搖飲,再加開水稀釋成二杯再喝完還是喝進所有糖,請吳女士嘗試減為微糖,適應後再改為無糖飲料及開水。

除了一些特殊疾病的飲食限制外,可以透過「我的餐盤」6句簡易口訣來檢視自己每餐的飲食內容及份量是否合宜:「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提醒民眾多選擇當季、新鮮原型、多樣化的食材。且烹調時應減少使用油、鹽、糖調味料,及每天喝充足的水份,想要添加一些營養保健食品前,可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依照個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攝取建議量。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陳淑暖